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散文:大海第一鱼

2022-08-23 16:36:0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大黄鱼的故事,一次诗友们的采风活动,有幸认识了一位在大陈岛养殖黄鱼的企业家,他说要把大陈岛的黄鱼打造成“国鱼”,我为此疑惑,脱口说了句:“你是在做梦吧,可能吗?”

大黄鱼的故事

 

一次诗友们的采风活动,有幸认识了一位在大陈岛养殖黄鱼的企业家,他说要把大陈岛的黄鱼打造成“国鱼”,我为此疑惑,脱口说了句:“你是在做梦吧,可能吗?”

我清楚,凭黄鱼是“大海第一鱼”,台州海域黄鱼的品质,打造成“国鱼”——国家级名牌产品、国宴用鱼,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现有的规模不够,凭养殖,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吗?

我陷入了对黄鱼的回忆和遐想中。

在台州,只要一说起黄鱼,就会在脑海中蹦出“野生大黄鱼”这样的概念,继而就会有那种既羡慕又惋惜的感叹:“好吃,可惜吃不起了!”

野生大黄鱼,就是那种有着金子般黄灿灿的色泽,肚子小,嘴巴像涂了口红,身体和尾巴苗条修长,集群在浩瀚大海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着的黄鱼!

追溯中国渔业发展史,处于中国黄金海岸线的东海边,2500 多年前就有捕捞黄鱼的历史。人们都知道,在号称传统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中,黄鱼排名最前面,并且称得上是“大海第一鱼”。这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说法。

其实,人们大多只知道广义的“黄鱼”,而黄鱼却因“血缘”相近,组成了庞大的七兄弟家族,它们分别是大黄鱼、小黄鱼、梅童鱼、黄姑鱼、鱼、黄唇鱼和毛鲿鱼。这七兄弟,形状和肤色基本相当。你若不是专业的,就很难分清哪是老二,哪是老四和老六。

现有的海洋资源,在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过度捕捞后,东海海域主要鱼类尤其是野生大黄鱼,资源几乎枯竭。即使你走进台州现有的水产品交易市场或者农贸市场,所见到的大黄鱼,大多是色泽淡黄偏亮、鱼肚鼓胀、身材臃肿、尾巴短兜的“胖墩儿”。看到这样子,你就会想到那吃了睡、睡了吃的圈养猪,一副缺少锻炼、臃肿不堪的傻瓜样!你会不假思索地从嘴巴里蹦出“养殖的”!

野生大黄鱼,你在哪里?

在台州,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野生大黄鱼几近绝迹。

要真想吃到从大海里直接捕捞上来的野生大黄鱼,对一个普通市民来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除非你是个腰缠万贯的大佬,钱多得花不了,才会去弄条野生大黄鱼吃吃。对一个农村劳动者来说,想吃一顿野生大黄鱼,无疑是挥金如土。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你可知道,就在2021 年4 月20 日早晨,象山县渔山岛一位渔民,意外捕捞到一条5 斤多重、被称为“海上土豪金”的大黄鱼,转眼,这条野生大黄鱼就被人以2.5 万元的价格买走了。

大黄鱼,浙东沿海著名的鱼种之一。它,身穿金黄色的盔甲,有着秀长椭圆、侧扁的身体,背缘和腹缘呈长弧形,尾柄细长向后如张开的小折扇。它,既不像鲤鱼、鲨鱼那样桀骜不驯,也不像八爪鱼、鳗鱼那样缠绵悱恻。那身材、那神态、那色彩,不仅有一种沉稳的王者风范,还有一种宛若仙子般的典雅和楚楚动人。这种喜怒哀乐未形于色、富贵而不失雅致的大家闺秀气质,令你油然生起一种器重它,而又想亲近它的感觉。它,肉质鲜嫩,含钙量高,是沿海百姓首推的大补珍品;是每年除夕用于谢年,大暑节用于祭海龙王的首选供品;也是历代官宦宴请朝廷大员,渔家馈赠亲属朋友,招待珍贵客人的海产佳肴。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