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大海第一鱼(8)
大黄鱼的故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料到,以往让大陈人活泛、让外地人艳羡的“大陈黄鱼”,却如2004 年14 号“云娜”台风来袭,以每秒58.7 米的风速横扫大陈岛,卷起数十米狂澜,将大陈黄鱼一并掀起,甩到了遥远的“云那边”。就这一阵子,竟然把大陈黄鱼搞得几近绝迹。
“除夕谢年不能没有黄鱼!”“大暑节祭拜不能没有黄鱼!”“台州人不能没有黄鱼吃!”“餐桌上不能没有黄鱼!”“想吃黄鱼的人,把眼睛都等黄了!”“近海浅水养殖的黄鱼,不能寄予多大希望了,必须向深海进军!”……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人,都在发出不同语言符号的同一心声和期盼。
大陈岛,由上、下大陈等29 个岛礁组成,陆域面积14.6 平方公里,其中上下大陈两岛总面积11.9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6%。这里,岗峦起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风光旖旎、风格独特,是个适宜旅游度假、休闲观光、寻访史迹的好去处;这里,潮流畅通、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盐度适中、鲜活饵料丰富,常年水温变化在6℃~30℃,水深10 米以上,自然成为大黄鱼产卵场和索饵场的交汇处。
从1996 年起,为满足几代人的梦想,在台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大陈岛开发建设委员会应运而生。紧接着,一个个大陈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在落地;大陈岛海域发展大黄鱼养殖项目在酝酿敲定;广大渔业技术干部与渔民们,以那种垦荒人的执着与恒心在行动。
当新千年第一缕曙光,洒向台州湾海港深处和高山之巅时,那些热心于渔业资源开发的有志之士,也纷纷踏进大陈海域,将那轮灼热的希望之光,播洒在大陈海域蔚蓝的海面上。
走进大陈岛,你不仅被那修建一新的轮船码头、垦荒纪念碑区、巨浪碑、环岛公路、悬空栈道、悬崖餐厅、无边界海景泳池等全新的设施和景观所吸引,还为那碧海蓝天掩映下的一处处海上渔场所惊叹。那些长的、方的、圆的、梯形的、八角形、五环、连环相扣、圆日字形的围栏养殖场,如一个个名贵耀眼的装饰品,点缀在蔚蓝的海面上,为碧海蓝天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鸡笼头黄鱼养殖基地。当你从鸡笼头山嘴口俯瞰那座如“日”“目”字形相依的巨大的栈道桥时,你如置身于高速杭州湾大桥的桥面上,仿佛这是一座横跨海面、通向大海深处的高等级通道。其实,这是台州广源渔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大黄鱼上千吨的养殖基地。一根根粗大的钢管桩成排对称嵌入海底,在它们的顶部纵横连接成栈桥的桥身,铺上桥板,成悬在海面上达2000 多米长的栈道桥。一张张大型铜合金网,以此栈道桥为框架,紧密连接,站立在栈道桥下,形成了一个高15 米,面积达12 万平方米的大型海水铜围网网箱。站在栈道桥上,凭栏凝望,海面上大小岛礁、过往船只、养殖场一览无余;网箱内成群的大黄鱼来回穿梭……据介绍,铜合金围网,具有天然的抗寄生虫能力和抗附着能力;网眼较大,多种海洋小型鱼类能够随着洋流进入围网内,成为大黄鱼的天然饵料。采用铜网衣围海,不仅提高了抗风浪能力,增大了大黄鱼的活动空间,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还提高了黄鱼的质量水平。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