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来自上海的亲戚(3)

2022-08-23 15:57:43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上海亲戚,父母知道大哥在兰州候车大厅里那番翻天覆地的遭遇,是在三年后,那是大哥离家后第一次回家探亲。 当大哥在我家门前的大榆树下讲故事一般说起自己

上海亲戚

父母知道大哥在兰州候车大厅里那番翻天覆地的遭遇,是在三年后,那是大哥离家后第一次回家探亲。

当大哥在我家门前的大榆树下讲故事一般说起自己的经历,父母想不到,在自家老爷子说的“书”里才会发生的故事,竟让自己的儿子给碰上了。父母感叹唏嘘完才后怕:三年前,他们的大儿子差点丢了。看着完好如初的儿子,不,应该说比三年前长高了也长胖了的儿子,父亲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在大哥假期结束返回格尔木前,父亲要跟大哥一起先去趟上海,不亲自见见这个恩人,不当面道声谢谢,父亲觉得都对不起他听过的自家老爷子说的那些书。

家里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除了花生米,就只有母亲晾晒的熟地瓜干。大哥给父母带回来的一点藏药,父母没舍得开封,也一并装在了那个简单的蓝花布包里。照着大哥信封上的地址,父亲和大哥一路打听,终于到了上海那位叫须辑的人家。

当父亲的双脚踏入恩人家门,这个上海人的家,跟父亲见过的所有人家的家都不一样时,父亲满怀的热切,迅速僵成了局促和无措。虽然穿的是大姐赶做出来的一双崭新的黑布鞋,可父亲的双脚还是不敢再朝里挪了。

须辑是一家国营化工厂的高级工程师,他的爱人也是一位工程师,两个人都是大学生。那是上个世纪70 年代,不要说在我们村,就是在我们整个吕标乡,甚至在我们整个诸城县,大学生都是稀有的。

父亲大半辈子都只住过自家的草屋泥瓦屋,如今踏在只听过名字的大上海,踏在高级工程师家的地板上,父亲的手脚都锈成了他的铁匠炉里要加钢的锨镢锄。

那个大哥口中温和得都不像男人的上海人,拉着父亲的手,像招呼自家孩子一般招呼大哥,“快跟你爸坐啊!”

父亲因常年打铁而皲裂的右手就这样被握在柔软的温热中,父亲刚要把自己的左手握上去,在看到手指甲中怎么也洗不干净的油污时,右手下意识地就要往回缩,但左手瞬间就被另一只温热的手给握住了。“三年了,这孩子都长高了呢。”

父亲的局促窘迫被成功引到了大哥身上,半边身子陷在沙发里的父亲好像才想起身边的儿子,“唉!唉!三年前要不是遇上了您,我这个儿子……”父亲天生寡言,又不擅表达。

须辑的爱人,把两杯热茶轻轻放在父亲和大哥面前的茶几上,透明的玻璃杯里,碧绿的叶芽在滚烫的热水中起起伏伏,最终舒展成温润的新绿。

须辑的爱人给父亲和大哥泡好茶后,就挨着须辑坐了下来,带着温婉的笑,静静地看须辑和父亲他们说话。那个跟须辑一样温和的女子,明明极少说话,除了给父亲和大哥续水,也极少有什么动作,可我的铁匠父亲,就是觉得自己粗笨的手脚,像缺了润滑油的手推车,怎么放都是直倔倔的,不顺当。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