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换鼓(2)
追寻绝响
前面的探索者尽管没有说明白,也始终离不开一个“鼓”字。鼓,对于雷州确实很重要,雷州的鼓声曾经威震天南地北。我们发现《说唐演义全传》(简称《说唐》)第二十九回对瓦岗寨的祝捷活动有这样的记叙:
程咬金道:“这也罢了,这次败了杨林,岂不是孤家之福星?王王兄(按:指王伯当),你可为孤家去金州取景阳钟,秦王兄(按:指秦叔宝),你可为孤家去雷州取龙凤鼓。”二人领旨,分头而去。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断定,起码在《说唐》成书的时候,雷州的鼓已经九州扬名了。我们首先要弄清《说唐》中所说的鼓,放在雷州哪个地方,为什么叫龙凤鼓?查阅历史资料,知道秦叔宝要去借的,是雷州雷神庙的铜鼓。雍正年间知县张元彪《雷祠铜鼓歌》有这么一段:“左右悬之三铜鼓,陶铸古错钦大雅……其一中宫一中商,宫商迭奏鸣凤凰。”还有前面提到杨晃岱的《雷祖庙铜鼓歌》:“至今铜鼓悬庙堂,长调律吕和宫商。”宫商角徵羽是律调中的五声音阶,雷神庙的铜鼓一合宫调,一合商调,宫商和鸣,所以叫作“龙凤鼓”。
在雷州,雷和鼓历来是紧密相连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言行与轶事的小说集,其中一篇记载:“六月二十四日,雷州人必供雷鼓酬雷。”我们不禁发问:酬谢雷神为什么要供奉鼓呢?后来我们发现人间的鼓和天上的鼓是有关联的,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这样写:
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
龙王夜宴,月烛星灯,山肴海酒地为盘
对联里面说雷是天神的鼓,我的伙伴们查阅到许多古籍上也有记载。《云仙杂记·鼓》:“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裴渊《广州记》:“雷,天鼓也,霹雳以劈历万物者也。”雷祖既然被尊为雷神,庙中当然要供奉大鼓。可见雷与鼓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
古代雷州是百越聚居之地,盛产铜鼓,从各地发掘出来的多面铜鼓足以证明。至今雷州市客路镇还有一个铜鼓村,村里有座铜鼓庙,庙里的铜鼓后来送到博物馆去了。这是历史的痕迹。志书中说的酬雷活动最初用的就是铜鼓,开雷的时候,各个部落选出最好的铜鼓敲打比赛,挑出声音最洪亮的,换下上一年供奉雷神的旧铜鼓,这就有了“换鼓”的环节,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到了唐宋,更成为雷州的一种习俗。雷祖庙初始供的是三面铜鼓,后来则程序化了,采取象征性的工艺品。《雷祖志》说:“至于……雷车雷鼓等物,各以板图藏于庙内,令郡民每岁当里役者依样修造,逢上元日(正月十五日),齐侯文武各官送入庙致祭,名曰‘开雷’。”其中,有“每岁”一词,即每年都有一次换鼓。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