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飞翔的鸟(2)

2022-08-24 19:20:18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老人的湖,浮在水面上的豆雁嬉戏打闹,发出的鸣叫有如它们的欢声笑语,它们用翅膀欢快地扑打着水面,似乎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敬意。 一只体格魁梧、

老人的湖

浮在水面上的豆雁嬉戏打闹,发出的鸣叫有如它们的欢声笑语,它们用翅膀欢快地扑打着水面,似乎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敬意。

一只体格魁梧、身型硕大的豆雁,从屋船的顶下飞落在船舷的栏杆上。原本已经站在栏杆上的豆雁们自觉地飞起,分别降落在水里或其他的地方。

老人认识它,它是这个群体的头雁,它不停地抖动黑褐色尾巴,迎风招展的白色覆羽,如同挥舞的旗帜。这是它作为一军统帅的特殊标志,显示出它在这个群体里不可一世的威严。

豆雁每个群体中都有这样一只头雁,也许是德高望重,也许因为年龄或是资格而获此重任。它们之间的长幼尊卑分得很清楚,夏季之前它们要迁徙去北方,越冬时它们才会回到洪湖。

这些豆雁从秋季归来到春季出发都会来老人这里,来时打招呼,走时来告别,这已经成为这么多年来立下的规矩,或是用一种规律来解释也可以。

老人将自己早已经备好装满苞谷的箩筐拉出来,用双手从箩筐里捧出苞谷,向着湖面上空抛撒出去,招待这些尊贵的客人。

豆雁立时欢天喜地。有的飞起落下,在空中迎着苞谷张大扁嘴;有的在水中追逐着漂浮在水面上的苞谷,将嘴放平在水面不断地吸食。头雁也不再矜持傲慢,扑棱着翅膀,直接扎下水里,疯狂地吞咽食物。

这些豆雁每年开春后回到洪湖,都会到老人的保护站附近的水域待上几天。在这里有老人准备的食物,但这些并不是它们需要的单一食物。它们并不适合在老人这片水域生活,老人的屋船四周一片汪洋,而豆雁通常要在栖息地附近的农田、草地和沼泽地上觅食,只有休息时才会停留在湖中水面上。

它们迁徙去北方前两三天,总会飞来跟老人告别。每次来的时间上下不差两天,而飞走的日子却非常固定。今年它们来迟了,老人知道明天就是豆雁开拔的日子。

当箩筐的苞谷见底,他拎起箩筐倒了过来,在船帮子上磕了磕,再拍了拍筐底,将筐底的剩余或夹杂在编织条之间的苞谷抖落下去。

老人把箩筐放到一边后,便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他用欣赏的目光,望着眼前欢快的场面,豆雁们把湖水搅得天翻地覆,庞大的阵势在湖上蔚为壮观。

老人掏出随身携带的日记本,用笔记录下数量变化。这样可以与来时数量做比较,了解这些生灵在洪湖生长的情况,知道它们的减员情况。通过这些情况大致分析出它们是生老病死,还是死于意外偷猎。

它们在这里并不产卵,洪湖是它们恋爱的地方,它们到北方选在5月末至6月中旬产卵,一年只繁殖一窝,一般情况下卵有四枚左右,孵化期将近一个月。

老人根据长相特征几乎能说出每个豆雁的自然状态,可以清楚地说出谁是谁的后代,甚至讲述出它们几代的血脉联系,一说到这些便如数家珍。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