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飞翔的鸟(3)
老人的湖
其实这只是对豆雁的一种偏爱,他也关注其他鸟类,他来到保护站已经16年了,始终如一。
每天清晨,老人都会悄悄地去清点水鸟的种类和数量,观看天上来来往往迁徙的各种水鸟。对水鸟生存状态进行仔细的观察,为各种鸟类建立档案做好记录。这样的观测日记他已经有厚厚十几本了,然后驾船在管辖的区域巡逻,搜索有无可疑的偷猎者。到了冬天,经常有鸟儿误入迷魂阵,被困在里面等死。有的地方水较浅,船艇进不去,老人顾不上天寒地冻,赶紧脱了衣服踩着淤泥蹚着水过去,解救出困在网里的鸟儿。没有受伤的鸟当时就放飞了,对受伤的鸟,他就带回来喂养。有一次,老人为了救一只在湖里受伤的白鹳,还险些丢了性命。时间长了,鸟儿对他有感情了,老人走到哪里,鸟儿就跟到哪里。老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刮风下雨以后,他都会划着小船靠近芦苇丛中或水草叶上的鸟窝,看看它们是否完好,鸟蛋有没有滚落,幼鸟受伤没有。这个豆雁的大家族,就是专门寻他而来,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望着欢聚一堂的豆雁,老人不禁想起了家人。
要知道一个人远离自己的家人,守护一个湖,与鸟同伴,需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监测站出行不便,生活条件简陋,湖面上条件十分艰苦,夏天酷热,冬天寒冷。有年轻人揣着梦想来了,可坚持不了多久,只能满怀失望地离开。而老人始终坚守在这里,这些年老人就连节假日和春节都是在监测站度过的,而且又没有多少收入,老婆因为他坚守保护站岗位与他离了婚,儿女当年也对他的做法不理解。孩子们结婚的结婚,出嫁的出嫁,跟他少有来往。近几年洪湖环境大治理,渔民上了岸,他的儿子住进了城里,还承包了几十亩鱼塘,一年收入十几万。他终于理解了父亲,看到日渐衰老的父亲,担心父亲一个人在监测站生活孤单无人照顾,几次三番地动员父亲帮他照看鱼塘,这样不但清闲,收入还高。可是老人就是舍不得这些在身边翻飞的水鸟和他朝夕相伴的屋船。
老人站起身来,用食指清点着每一只豆雁。以往他会找到他最关注的那只,可查来查去,却唯独找不见那只雁,就连那只豆雁在春季带回的四只小雁也不在其中,这让老人充满了怀疑和担心。他担心那几个小雁会不会因为体力不支而掉队,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往往这种情况会让母雁留下来照顾,常会有落单这种情况发生。更让他害怕的,也是他最担心的就是遭遇不测。想到这里,他的眉宇突然抖动了几下,让他心烦气躁起来。
老人环顾无果后,又在豆雁那里寻找答案,可它们不可能给人提供答案。随着漂在水面上的苞谷渐渐减少,刚才争抢激烈的场面也趋于平静,吃饱喝足的豆雁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游荡,无视老人的急切。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