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飞翔的鸟(4)
老人的湖
这时,老人仿佛听到了某种召唤,或是听到屋船内的某种声音,刺激了老人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他转过身去,大步流星地撞进屋船的门,面前一切,让他豁然开朗。
不知什么时候,这里闯进一群豆雁,他知道这肯定与那只关注的豆雁有关。
正在地上吃食的雁群被突然撞进的老人吓得扑棱着翅膀躲到一边,惊恐地望着他。只有一只豆雁毫不在意地站在被掀翻苇编盖的箩筐上,全然不在乎老人的存在,继续大口大口地咀嚼着里面的苞谷。
老人看到一地的苞谷,又好气又好笑,笑骂道:“你这个家伙,真不拿自己当外人,一点也不客气啊,上我屋里来开小灶哈!”
豆雁这才将它长长的脖颈扭转过来,伸向他,现出一副调皮可爱的神情。
老人顺势用手点了点它棕色的头顶,教训说:“你的这副德行可别带坏了孩子们。”
春天它们飞来时,老人就已经知道它有了四个子女了。子女們对老人还显得很陌生,躲在一边偷觑着老人与自己母亲的交流,意识到老人没有敌意,或许是母亲的召唤暗示了它们,它们又试探着回到原来的地界吃了起来。
躲在一边的那只身形较大的公雁,仍竖起脖颈,警惕地注视着老人。它是一家之主,它一直对老人存有戒备心。老人看不上它,故意朝它的方向一指,揶揄道:“看你那副鬼鬼祟祟的德行,一点不像个大丈夫。”
公雁知道老人在说它,嘎嘎叫着,生气地溜出门外。
老人不想影响到几只雁的食欲,坐在离它们稍远一点的床边坐了下来,静静地观察着它们,脸上不知不觉地洋溢出幸福的微笑。
这只被老人救助的豆雁,当时是被偷猎者用排铳打伤的。
两年前还没入秋时的一天,一群豆雁向屋船飞了过来,这与它们的习性有所不同,一般这个时节,这些豆雁是不会来到洪湖的。
他忙用望远镜望过去,凭老人的经验,它们显然是受到某种惊吓,才会向这么纵深的水域飞来,可能是为了躲避危险过来的。
它们路经一个芦苇荡,豆雁纷纷落了下来,从芦苇的间隙处钻了进去,不见了踪影。
老人叹息一声,他不想过去探明究竟,这时的打搅肯定会吓跑它们,他还想到了惊弓之鸟的成语。
这时,他看到从芦苇荡方向有两个小黑点移动。他调整望远镜的方位,里面出现了两只豆雁。他认出了其中一只是头雁,以前豆雁迁徙经过监测站时,他在望远镜见过。头雁一般处在中心的位置,老人对它的长相特征有过记录,在脑子里有印象。另一只是一岁多的小母雁,这是他多年的经验,他从豆雁的体重形态就能判断出豆雁的公母和年龄。
两只豆雁径直且明确无误地游向屋船方向,这让老人产生了疑惑,因为它们完全可以飞过来,怎么会放弃翅膀的作用,当时他看到那只小雁耷拉着翅膀,奋力地划动着脚蹼,跟上头雁的速度。这时老人已经猜测到这只豆雁一定是受伤了。他有些不敢相信,会有一种飞禽主动来寻求帮助,可这一幕确实发生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