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散文:旧事难忘(3)
《玉堂春》 洪洞到太原的遥远
青丝带身边,见发如见苏三
莫道关山隔,千里共婵娟
青丝带身边,苏三把郎盼
盼郎折丹桂,盼郎锦衣还……
三郎走了,他言说不高中决不见苏三,可那一别,竟然是永别吗?神还是一样的神,北京前门的关王庙,此刻眼前洪洞的关帝庙,不都是关羽大神吗?我来跪拜,我来泣诉,关爷若有知,见证了我们的青丝绝唱,也保佑三郎高中,保佑我们还能再相见吧?
前面就是大槐树了,可崇老伯竟然不让我到树荫下乘乘凉,戴着这沉重的枷锁,夏日炎炎,汗湿透衣衫。知道老伯嫉恨我,觉得我一个弱女子,怎能如此毒辣,用砒霜害死自己的丈夫!可老伯呀,你哪知内情呀!
我是在京城被洪洞贩马的沈燕林买回来的,沈已有妻啊,他的妻皮氏和赵姓男私通,想毒害死我们两个。没想到那碗面都被沈燕林一个人吃掉了,沈死了,皮氏又污我杀夫,可恨的县官,第一天还能秉公断案,第二天就被三千两纹银买通,一通拶刑逼得我屈打成招。
老伯呀,我的冤情赶得上窦娥。
老伯心肠真软,我早已麻木的叙述,他竟然落泪了呢。老伯把我拖进树荫里,一边抽泣一边卸掉了我的枷锁,我怕他担责任,这是王法呀,老伯不在乎了,去他娘的王法吧。
夜晚,天凉下来,我们又上路了,出了大槐树,就是汾河。
老伯说汾河已经不是很久以前的样子了,唐代的时候汾河很宽,可以万里行船,尽管现在水不大,也是河啊,蛙鸣一阵阵的,河里的芦苇摇出唰唰的声音来,不像白天那么热。老伯让我拜他做干爹,他无儿无女,我无父无母,我们在这个世上做相依为命的亲人。我怕我的官司不能翻案,秋天就要处决,那时候更伤老伯的心,可老伯不怕,多个女儿多个牵挂,我若死了,他去我的坟头烧纸。
我热泪滚滚,怎么能不哭啊!
悲哀和冤屈不能让我落泪,欢喜和温情却能。很后悔说了那句“洪洞县里没好人”,老爹就是大大的好人,我跪下,以“戴罪之身”给老爹叩头。
汾河见证,从此老爹多了女儿,苏三从此有了爹爹,若我大难不死,冤案得雪,我给老爹养老送终。
在汾河边走,有老爹照顾,倒也不觉得累,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快看到太原了。
迎面已经能看得见双塔,老爹又把枷锁给我带上,我们搀扶着朝府衙走去。
迎接我的命运又是什么呢?
2
“中午吃什么?”
有人推我,打断了我的沉思。
原来我还站在洪洞的明代监狱里,那么长那么悠远的怀想都建立在蒲剧《苏三起解》(武俊英饰苏三)的演绎上。
低矮的牢房不是戏剧里的舞美效果,而是真实地存在着,12间普通牢房,青砖墙,分成两排,墙体的上半部刷成白色,每一间要关十几个人,无窗,黑乎乎的,窄小,虽然有炕,却难以躺下,只能坐着,所以古人叫坐牢或者坐监。房屋顶上架设一张柔软的天网,网上挂有铃铛,一动就会发出声音来,可谓是戒备森严,阻挡了逃走的企图。这里用砖墙和绳网做成天网恢恢的样子。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