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街尾杳音(2)
打结的流水
阿九家门前的这段溪流,他们都非常熟悉,阿九哥哥姐姐总是在下午以后,傍晚时分,来到属于他们家的这段溪流,他们家务和娱乐都在溪里。这是他们家热闹的时分。
阿九妈妈在洗刷锅盆,姐姐们在洗衣服,哥哥在溪里游泳,同时清洗他们的竹竿等工具。
溪底有的地方很深,溪流会带着漩涡,我们蹲在岸边,看着流水打着一个个结,然后又裹挟前行。
阿九的四哥,没人注意他怎么就没了。阿九妈妈每次都叮咛姐姐,要看着玩水的弟弟,姐姐们边洗衣服,还要不时盯着戏水的弟弟。这溪,近岸边安全点,可溪底都是陷阱,暗流,相差一两步,人就会踩空,水随即没过头顶。这溪本来漩涡多,加上水深处高低不平,水流急,一直有危险潜伏。阿九的大姐二姐像保姆,每次都听到她们斥责弟弟的声音:“快回来!别再去了!”“还不听话!等会上来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阿九最听话了,他还不敢游泳,只好待在姐姐屁股后面,偶尔往水里面扔几颗小石头。
四哥阿宽也就大阿九两岁,早就跟着大哥二哥等在水里嬉戏。白天太阳毒辣辣的,到了下午四点钟以后,日头西斜,树荫下的溪水一片凉爽,大人们开始往溪边跑,他们几兄弟早就憋不住了。几个人正嬉戏着,水花四溅,突然阿宽姐姐大喊,几乎带着哭腔:“阿宽呢?”
一下子台阶的两三个人齐刷刷放下手里的衣服,站了起来,朝水里巡视。
水里的几个男孩儿也站起来,四下张望。
姐姐脸色和声音突然变了,大喊大叫:“刚刚还在这里,喏!就两手臂的距离,刚刚,我低头搓了会儿衣服,抬头就不见了。”
这下,溪邊的人都喊起来。
阿九父母从屋里跑了出来。
邻里闻风而此,整条街震动起来。
有声音喊着:快!快!绳子!
有的已经跑进屋里搬出了带耙子的长竹竿。阿凯他们家几个男孩儿都出动了,一下子十来个壮年男子脱衣服,陆续下水。溪流因着人多且众也胆怯而缓慢了。
阿九家的姐姐们哭喊着,阿九母亲奔了出来,已经瘫倒在岸边,油漆婶他们扶着,不让她靠近码头。
这段溪流,被整条街的汉子围堵着,不一会儿在不远处便捞出了他,阿宽湿漉漉的身体被放在岸边,地上都是水,年长者指挥着,倒出他肚子里的水,撬开他的嘴巴,掏出泥土,人工呼吸……人们想尽各自办法急救,只是回天无力。
悲痛声已经传遍街头巷尾,竹篾婶、油漆婶忙拉着阿九母亲,不让她靠前,说孩子听到母亲的哭声会难过,尸体会七孔流血的。
死人有活人的耳朵。
阿九拿着阿宽的衣服,从街头走到街尾。边走边哭,我们站在门口,默默地看着他走过。阿九要去哪里呢?他又从我们门前走过。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