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街尾杳音(3)

2022-08-24 19:15:1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打结的流水,阿九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里,他捧着哥哥的衣服,从街尾走到街头,从街头走到街尾,边走边哭 老厝书斋 青叔两兄弟回来了,走进我的中年。 他们的年岁

打结的流水

阿九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里,他捧着哥哥的衣服,从街尾走到街头,从街头走到街尾,边走边哭……

老厝书斋

青叔两兄弟回来了,走进我的中年。

他们的年岁,七十年这么辗转曲折,初次回程,却能一头钻进巷陌中,他们提出要去看那书斋。

“老厝的书斋。”

老厝?书斋?是什么样?

我愣住了。

在哪里?我不知道,脚步只有跟着他们一块走,反而是他们在带路。

“这还是那时的院落。”

他们哥俩立住了,一个对着路边的残破石柱指着,我也随着站住,跟着他们打量,始发觉这是一个牌坊般的门,很宽大,但倒塌残破,我们每次走过都忽略了它其实是一个门,我的思维里就是走在路上,反正村里都是忽窄忽宽,宽敞时没有理由地敞开。现在才知道,这扇门,左右绵延着高高低低存在或偶尔断缺的墙体。墙发黑露出沙,可是仔细一看,竟然能围起这样一个宽敞的空间。

原来此处是院子。一个特别宽大的院子。那么对面的大门应该是祠堂,左右都是对称的巷。

我突然发现这么气势宏大的院落,被我平时踩烂了,踩得那么荒凉。那些本该住人的巷子里基本没人住,包括大祠堂,坍塌而剩下半边的院墙,让我以为此处是荒废的地方,有时地面晒着稻草,要知道现在的稻草基本没有晒的必要。那些东西堆在地上,反正人迹罕至,它们成了荒凉的闲置。

老兄弟就着老墙指点着。弟弟青叔若有所思,他指着另外的地方:“那里应该是大厝,我没记错的话,书院就在那边右转。”

太阳落下的光束,也跟稻草一样的颜色。在我头上有些抓痒。这个偶然才出现一个村里妇人的地方,几乎被村庄遗忘了。村庄也会走路的,它慢慢挪动着位置。这个在周围排老大的村庄,这几十年时间里,它在自己面前重新筑起浇灌崭新的肉,挂在自己的老骨架前像一个肉瘤。而丢下曾经的身躯,那身躯因没有血的滋养而风干,剩下骨架。

我现在跟着他们兄弟俩,走在骨架中,他们指认着曾经丰满的肌肉。

走过这空荡的阔埕,对面那边该有的围墙没有踪影,像打通了,直看到更远的破房子。他们站住了,青叔戴着眼镜的眼睛盯着一处空地,还有一口井,废弃多年了。他转了几圈,说:“这里,就是了,书院。”

卵叔张望四周,没有半个人。今天太阳一早就晒着,落在这里的时间显得很长。有个戴着斗笠的老妇,端着一筛子东西,一直往前走。看到我们这么一拨陌生的面孔,她好奇地停住了,看着我们。

青叔跟她搭话:“这个是不是原来的书院?”她听不大清楚,伸长了脖子。一时半会儿没明白他的话吧!

卵叔走近前,看着她手里的东西问:“你晒黑豆啊!”这下她听明白了。不停地点头,她问:“你们是哪个家的?”她问的是我们哪家人的亲戚。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