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人生的炼狱(3)

2022-08-24 19:14:24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毛中”那一年,4 老师会不时地发一些试卷,也不收查,等我们做过以后,会逐题讲解。也没有现在所谓的周测和月考。班主任管理上也比较宽松,大多数学生在一学期里

“毛中”那一年

4

老师会不时地发一些试卷,也不收查,等我们做过以后,会逐题讲解。也没有现在所谓的周测和月考。班主任管理上也比较宽松,大多数学生在一学期里都无缘和班主任说上一句话。等毛中成了全国有名的“亚洲最大高考工场”,被戏称为“毛大”后,却被一些人描述成了可怕的人间地狱。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误解,还是后来真的变成了这样。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同学们吧。第一学期我坐在靠教室里侧那一组的第二排,同位是我的同乡。这是一位相貌丑陋、脾气暴躁的家伙,他不带试卷你让他看是理所当然的,你忘了带试卷想看他的就千难万难,更别说有难题相问了。据他自己介绍,这是他复读的第三年,高考分数在现在的复读班最高。磨难养成了他的古怪,分数助长了他的气焰,他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这样一个人。也正应了农村的一句话:满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

我们前面坐的是两位女同学,一位来自附近农村,一位来自市内。前者短发,后者马尾。我要说的就是这位马尾姑娘。她说一口温软的普通话,品貌出眾,皮肤白晳,衣着光鲜,体态婀娜,便牵扯了众多男生的目光、心绪、想象和梦乡。她穿黄衣的身影一走过讲台,男生们便都故作认真地抬头看向了黑板;她课余在花坛边读书,男生们便都目视窗外瞭望着那千娇百媚的风景;还有的竟于预备铃后远远地扔一本书过来,我们坐她后面便常常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干扰,这时,幸亏有我的同桌站起来吼骂。

文科班的美女绝不会止于一个。还有一个,人称“大辫子”,坐在靠前门边,她的齐腰长发是班级一绝,辫成一根,独独地垂在屁股后边,与之配套的便是她高挑的身材。她一出镜,往往会造成轰动效应;再就是那些体态丰腴的美女……她们的存在满足了不同人的审美需求,说成为一些人的动力之源有点夸张,但至少成为了单调寂寞生活中的一副调味剂,使人不至于无聊。

秋去冬来,寒暑交替。于不知不觉间,一个学期结束了……

5

“正月十五大似年,吃块肥肉好下田”,但按照开学要求,十五未到,我便搭乘大客车返回了学校。

此时北风呼啸,彤云密布,大雪欲来。爸妈看了天气预报,催促了我提前动身。从家中带了一些腊菜,如咸鸡、咸鹅之类,够吃上一段时间的了。给房东带了两瓶酒算是拜年,我原是不愿意带的,想着已给了他们房租。母亲便劝说我,大正月的空着手不好,平时麻烦人家的多,“礼多人不怪”嘛,我便听从了。

返校第二天,天上便纷纷扬扬下起了漫天大雪,心里不由得感叹爸妈的英明。第三天雪虽止住,天亦放晴,但地下已积了厚厚的一层,正是开学的日子。来到教室,已经有了许多同学,他们正在热烈地议论着,说着过年,更多的是在庆幸大雪封山前安全抵达,像是一种劫后余生。说到仍没到的同学,便忍不住地幸灾乐祸。但下午时便有同学传来消息,说是有辆大客车在盘山路那一段打滑翻车掉下了山崖,我们班的“大辫子”美女就在上面。再过一天,又听同学说,“大辫子”受了重伤已住进了医院,很可能要残废。闻者皆唏嘘不已,个中有好几个人在夜半辗转难眠叹息流泪,以致第二天早晨迟到者剧增。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在教室内看到她,生活因此而少了许多的欢乐。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