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母亲的青春年华

2022-08-24 19:08:2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母亲的沙家浜,去往沙家浜之前,我犹豫了好几天。住在小城西端的我,始终没敢用微信或者电话,告诉住在小城东头的母亲,她可以趁此机会和我一起到沙家浜走走,看看,重温自少年

母亲的沙家浜

 

去往沙家浜之前,我犹豫了好几天。住在小城西端的我,始终没敢用微信或者电话,告诉住在小城东头的母亲,她可以趁此机会和我一起到沙家浜走走,看看,重温自少年时期就根植进她灵魂的梦想和期望。清早,我独自打着伞,迎着哗啦啦啦下得很大的雨,出了门。阻止我邀请母亲的,不仅仅是纵贯通宵的大雨,还有别的难以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原因。

母亲的青春年华,是唱着京剧《沙家浜》的经典选段走过来的。

《沙家浜》这部剧传播到川东丘陵时,我母亲正值十六七岁的花样年华,她身段好,嗓音美,不怯场,热情大方,自然被挑选进宣传队,还是乡村的台柱子,专唱《沙家浜》《白毛女》等剧的选段。别人在乡村里唱唱也就罢了,她却风光热闹地从生产队唱到大队,再唱到公社,唱到县里。

一个从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姑娘,能在越来越大的舞台上,受到台下如同潮水灌涌一般的掌声肯定,大概相当于一个穷人连续获得百万英镑,她更阳光自信,青春靓丽,出类拔萃了。

唱着唱着,剧中人和唱词深深影响了她。她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却有十里八乡少有的好口才,几近出口成章。她敢说敢闯,走起路来昂首阔步,为人处事风风火火,是非善恶爱恨,异常分明。自打我记事以来,不管是跟我父亲吵架,还是平时跟人摆龙门阵,她的话语,用词用语精准生动,什么“察言观色”“旁敲侧击”“不卑不亢”“不阴不阳”“鬼心肠”“耍花腔”等等,成串的固定词儿,机关枪子儿似的蹦出来。只要你在现场,耳朵必然会装进她的话声。

唱着唱着,她便成为乡村的异数。同龄人身段比不过她,嗓音比不过她,口才比不过她,为人处世的泼辣劲儿比不过她。一个做干部的本家亲戚有意推荐,给她去大城市里做工人的机会,我的外婆却果断拒绝了对方的好意。我那腿染疾患、行走不似正常人方便的外婆,经历过两个孩子的夭折,贫穷对于她似乎并不那么可怕,她更害怕唯一长大成人的女儿,一钻进城里,就跟蜻蜓飞上天一样,当娘的再怎么踮着脚尖,也望不到影儿,除非哪天她自己翻了皇历想起回来一趟。那时的农村,天空是那样低矮,视线都被眼前的丘陵遮挡,外婆跟无数本分的农民一样,认为一个农民就该好好种地,一个农村女子,就该安守本分,好好待在家里相夫教子,含辛茹苦一辈子。

要找婆家就好好找一个吧,长辈们牵线搭桥给她找了个沉默胆小、固执得像石头的我父亲。我父亲家也是一贫如洗,为了装点门面,相亲那天我奶奶向邻居借了几十斤红薯装进大柜……回去之后,我的外婆就思想动员:“看见了吧,过几天,咱们家都快找不出可以下锅的东西了,可是他们那边呢,这时节,还有一大堆红薯当存粮!嫁过去,怎么说,不会饿肚子!”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