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家的故事

2022-08-24 19:02:1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弯弯的目光,1984年,是我们家庭的转折点:我考了本科,犹如一颗流星,划破了村庄的夜空。在当时,我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堪比旧时中状元。 我的父母接受着全村人的恭维

弯弯的目光

 

1984年,是我们家庭的转折点:我考了本科,犹如一颗流星,划破了村庄的夜空。在当时,我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堪比旧时中状元。

我的父母接受着全村人的恭维和道贺,这种突然而至的恭贺不断加载,渐渐超出了他们的喜悦值,渐渐拔高了他们的满意度。他们特地办了酒宴,答谢亲邻。

到了9月,我开学了,父母亲自送我到县城。父亲是公社干部,他的单位在县城租了房子,每次来县里办事,都在这儿落脚。我们也在这里住了一夜。第二天,父母安排姐夫送我去学校。父母送我到了汽车站,父亲撑着伞,母亲依偎着父亲,站在细雨中。细雨如线,絮絮叨叨,凉凉地溅在父母的脸上。我打开车窗,与父母道别。雨蒙蒙,雾腾腾,秋风扯着雨儿,飘飘忽忽。我看不清父母的表情,只见他们相依相偎,目不转睛地望着我。我是一只展翅的小鸟,就要飞出他们的视线,飞到他们不曾去过的地方。

我不曾去过别的地方,这是第一次出远门。对即将到来的远行,我满是幻想,兼有着时代骄子的豪迈。与父母轻轻挥手,便把心思放在了更远的地方。

后来母亲告诉我,一向坚强的父亲,那天竟流了许多泪。

在我离开后的第八天,父亲竟突发脑溢血,撒手而去。短短数日,风云突变,由喜及悲,天翻地覆。一只万恶的手,穿过白天,及至黑夜,猛然间扼住了一家人的咽喉,“泪飞顿作倾盆雨”,上苍无情,肆意捉弄,母亲几乎哭晕。但是,母亲不能。儿子刚上大学,羽翼未丰,肩膀柔弱,不曾经历风雨,她怎能放心得下呢?母亲在悲痛欲绝中控制情绪,强作冷静。以后这个家,就靠她了。父亲的事,她让家人别告诉我。她在望穿双眼中,等着我寒假回来。

家里的变故我全然不知,也不会往这上面想。一直不曾收到父亲来信,也心生疑窦,又想或许如家信所说,父亲出差了,父亲是社委干部,出差是常有的事。那时只有书信,没有手机,打电话也不方便,只能等着寒假回家。及至寒假归来,在车站遇一旧识,猛然告知父亲的变故,顿如五雷轰顶。没想到车站送别,竟是父子最后的见面。

父亲走了,家道中落,母亲挑起了大梁。之后离开家,身后再没了父亲的身影,只有母亲望无止境的目光。

家里当时有两座房,一座朝南,一座朝东。朝南的房子是老屋,盖于何时说不清了。朝东的房子盖得晚了些,在上世纪70 年代初。房子后面长了一排杉木,非常茂密。记得大概在我十岁的时候,父亲从镇上回来,带了杉木苗,到了家里忘带钥匙,就在门口找了三十厘米左右的小铁锹,到了朝东的房子后面,将杉木苗一棵棵栽了下去,又到河边拎了几桶水浇上。没指望这十来棵杉木能成气候,不承想,杉木生命力极强,父亲那么随意一栽,就长成了天然屏障,成了有别于村邻家的标志。父亲叫何荣中,母亲叫张秀英。要问起何荣中或张秀英的家在哪儿,村里人就告诉你说,屋后长了排杉木的,这就容易找了。别人家屋前屋后种的是楝树、槐树,唯有我们家,屋后长了一排杉木。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