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家乡的年夜饭(2)

2022-08-24 19:00:44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家乡的年味,杀完年猪,接着便是做豆腐,比起杀猪,做豆腐的场面就显得温馨多了,没有嘈杂声,没有哀号声,只有石磨发出的隆隆声,铁锅里冒出的阵阵热气,让人

家乡的年味

杀完年猪,接着便是做豆腐,比起杀猪,做豆腐的场面就显得温馨多了,没有嘈杂声,没有哀号声,只有石磨发出的隆隆声,铁锅里冒出的阵阵热气,让人觉得特别温暖祥和。整个村子,一般只有一家或者两家拥有磨豆腐的石磨、装卤水的大木桶(老家叫梢桶)、压豆腐的盒子(底部凿有许多小孔的方盒子,压豆腐块时用)等工具,供全村农户做豆腐时使用。于是,家里的女主人便带着自家的女孩,拿上鞋底,端上自留地里种的黄豆,来到豆腐房,边泡黄豆边与豆腐房的女主人一起纳鞋底聊天(先将黄豆泡软,一般需要半天的工夫)。等黄豆泡软后,与女孩一起推着石磨,把泡软的黄豆磨成白色豆浆,过滤后去掉豆渣,倒进大铁锅里煮开,再用卤水点成豆花,把点好的豆花舀进铺有纱布的方盒子里,压上石头等重物,把多余的水分挤干,直到豆花变成四四方方的豆腐块,过年的豆腐就算做成了。

做好了豆腐就开始蒸馍、蒸包子了,这可是每个姑娘媳妇们最喜欢做的事,因为包包子能充分显示她们的厨艺。首先在和好的面团中放入酵子(发酵面团用酵子)放在热炕上,让其慢慢发酵,然后准备包子馅(包子馅一般由红萝卜丝或白萝卜丝、土豆丝或者土豆丁、粉条、豆腐等,加些食盐、调料,再放些猪肉臊子,倒进铁锅里炒成半熟),等面团充分发起来后,再揉光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擀成圆饼形,包上馅。铁锅里倒进适量的水,等水烧开后,将包好的包子放进铁锅中的蒸粑上,在锅沿压一个草圈,盖上锅盖,再用麻袋或布袋的残片把锅捂严。顿时,满屋的炊烟混合着麦香、馅香飘浮在白色的水雾之中,是那样温暖而祥和……

蒸完包子,已是腊月二十九,忙碌奔波了一年的人们终于有了歇气的时间,于是,怀揣着钞票,来回穿梭在纵横交错的街道上,扯布、买菜、买水果、购买烟酒糖茶、烟花爆竹等等……

每每回想上世纪70年代,都会让我感慨万千,每天劳值8角钱,人们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却是短款多,长款少。多数家庭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一天三顿吃饱饭,一年四季有衣穿,便成为人们最大的梦想。

要想兜里有钱,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给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叔叔、伯伯、姑姑、姨姨等长辈们磕个头,挣1角或者2角压岁钱(当然,这些压岁钱转眼间就会被父母“没收,充公”,积攒起来给我缴学费或做新衣裳,我只是一个焐不热钱的“二传手”;但也有不被“充公”的零花钱,那就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从饺子里吃出来分分钱,它会成为我的私有财产,不必上缴)。

家乡有一个传统习俗,大年三十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而每次团圆饭开始前,都有一个祭祖的程序,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堂屋的供桌摆一盆煮熟的猪肉和另外两盘菜,家里的男性都会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三叩九拜,焚香祈祷,祈求祖先保佑家人,来年平安健康、五谷满仓。随后领儿孙后辈前往祖坟磕头烧纸。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