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乱世留存的碉楼
百年碉楼
英利镇昌竹园村,位于雷州市与徐闻县的交界处,是雷州半岛古老的村庄之一。然而,更吸引我驻足凝视的是挺立于村前的与现代乡村极不协调的百年碉楼。或许,它早已习惯无人问津的尴尬,但在旁边几棵盘根错节的老榕树的陪衬下,当年壁垒森严的风骨难以掩饰。
碉楼犹如古城堡,迥异于乡间的祠堂、庙宇、寺观、学宫以及古民居等建筑,其建筑形制是全国其他地方少有的,是雷州半岛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主要是用于防御盗匪。昌竹园村碉楼位于村前,从现在村落环境看,可以断定其他三面原是山林茂密、荆棘丛生的天然屏障。位于村前的碉楼既起到观察敌情的岗哨作用,也有御敌于村门之外的战略构想。
整个碉楼呈长方形,四周绕以城墙,高约十米。城墙的顶端建有跑马道。东北角与西南角对峙建有六层、高二十米的岗楼。西北角与东南角各建有四层高的吊楼。人们可在跑马道及岗楼、吊楼之间来回穿梭。这些岗楼、吊楼高度不同,分别担负着不同的防御功能。岗楼的主要作用是观察敌情且形成居高临下的防备态势。吊楼的作用是打击从正面进攻的来犯之敌。城墙四周从二楼起设有枪眼,一个个黑洞洞的枪眼俨然一双双虎视眈眈的眼睛,使碉楼更显得固若金汤和神圣不可侵犯。
在雷州半岛,几乎每个村庄都建有碉楼。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的家乡也有一座碉楼,但已残破不堪。碉楼内桁木腐朽,屋面崩塌,地上荒草齊腰,人迹罕至,只有光秃秃的厚厚墙体翘首苍天,似乎在倾诉它那血淋淋的历史。走进里面,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大人总是不让小孩走进碉楼。但我们这些顽童常常偷偷地爬上碉楼的跑马道上掏鸟窝,麻雀与八哥鸟最喜欢在这种地方筑窝。每当大人见到我们小孩子在墙上爬行,都大声吆喝:小孩子不能来这种地方,快快下来。我的心里疑惑不解。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小孩子不能来?后来,我的爷爷给我讲述了那段惨烈的村史。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三月二十八日深夜,月黑风高,一股盗匪窜进村子,牵牛抓猪,杀人越货。村庄一时间鸡飞狗跳,哭声震天。村民见势不妙,知道是盗匪进村了,纷纷躲进碉楼。当时碉楼内也备有枪械,村中的青壮男儿奋起还击。在愤怒还击的枪声里,三个盗匪应声倒下。可能是由于我们反抗的原因,盗匪更加疯狂了,不但不撤出村子,而是越来越多。他们把全村房屋烧光,把碉楼包围起来。三天三夜没有任何救援。
种田人如何经得起强盗的折腾?好在我们见盗匪没有撤离的意图,有了突围的准备。趁着夜里盗匪沉睡时,在碉楼的侧面挖了两个逃生门,逃出来部分人。就在第三天夜里,碉楼大门被攻破,盗匪冲进碉楼,见人就杀,血流成河,那场面真是惨绝人寰,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