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电影点燃激情
电影梦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电影已经进入成长期,不少经典电影集中在我们农村放映。农村条件差,放映都是露天的,一般在村里比较集中的小学操场上栽上两根大楠竹,挂上银幕,架起放映机,只等天黑就准时开始,看电影的人坐的、蹲的、站的都有。当时,电影《少林寺》火得不行,人人都想看。
终于等来了那一天,镇上要放映《少林寺》。
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机会,这也是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夜。季军早早吃过晚饭,与邻里伙伴一道,冒着呼呼北风赶了十余里乡间小路,如愿以偿地看着电影《少林寺》。操场上人头攒动,一片嘈杂。一个半小时,大家矗立在风中,天气奇冷,中途还飘起了雪花,大家不断地呵手、跺脚、搓耳朵,抵御刺骨寒风,也不时地互相打量一眼,相视一笑。其时的季军已经瑟瑟发抖却全然不顾,等到舒心快意地回到家里,已是子夜时分。
由于天太冷,又衣着单薄,季军第二天就感觉脸上滚烫,浑身无力,口干舌燥,盖了几层被子还觉得冷。他严重感冒了。家里条件不允许,季军没有钱住院治疗,在家里蒙头大睡了三天三夜,居然不治而愈。身体康复的那一刻,季军脑海里又反复出现电影《少林寺》的镜头。尤其是李连杰的招式刚柔相济,于海的螳螂拳出神入化,胡坚强的地趟拳腾落舒展,于承惠的醉剑游龙似凤。还有那武戏的对打,更加精彩,值得琢磨。好长一段时间,季军在上下学的路上都情不自禁地要手舞足蹈模仿几下电影中的武打动作,更希望自己今后可以当上一名电影放映员。
季军与其他农村孩子的求学之路一样,虽然很艰难,但他没有屈服。凭着自己的努力,季军读完初中,顺利进入高中,并且在高考中如愿以偿。毕业后,他有幸分配到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作为泰格林纸的一员,他秉承“承载文明、装点生活,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企业使命,吸取“先忧后乐”的湘楚文化精髓,修身守正,爱岗敬业。
刚开始时,季军虽然在企业干的是流水线上一线工人的活,打的是下手,当的是助手,做的是徒弟,而且车间噪音大,夏天高温难耐,冬日寒气袭人,每天三班倒,寒暑易节,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单纯的季军却无怨无悔。在他看来,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诗和远方就不会遥远。
季军的表现,领导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十年后,泰格林纸如日中天,进入鼎盛时期。世纪之交,房地产业迅速升温,泰格林纸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个行业,组建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这一次,季军担任了副总经理。悟性很高的他,竭尽全力在这个岗位上打拼了8年,尽管饱尝了个中酸甜苦辣,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人脉。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