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不甜的糖(2)

2022-08-24 17:55:0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糖 不甜,晚上,小孃又招呼我们吃她带来的新鲜水果。几十年前,我们只吃过桃子啊、李子啊、杏子啊,其他的新鲜品种我们见都没见过。小孃拿出一个黄窝窝的怪

糖 不甜

晚上,小孃又招呼我们吃她带来的新鲜水果。几十年前,我们只吃过桃子啊、李子啊、杏子啊,其他的新鲜品种我们见都没见过。小孃拿出一个黄窝窝的怪东西,叶子边上还有锯齿,我用手一摸,会戳手。整个儿看上去像一个扎了冲天小辫的娃娃头,还像穿着盔甲的武士。小孃拿出刀来削掉皮,又用一个长长的、底部像钢笔尖样的工具抠出一个个小洞洞。小孃把这个通体黄生生,又有蜂窝般小洞的东西浸在淡盐水里泡泡,切成几块,递给我,又香又甜,吃得我舔嘴抹舌的。小孃微笑着看我,眼神明澈如汪水。

那几天,一放学,一做完作业,我就如跟屁虫般缠在小孃身边,我生怕东飘西荡的小孃又如鸟般飞走。

小孃短暂地待了几天,就走了。

一年以后,小孃终于回来了。这次回来,我敏锐地感到,小孃再不复以前的快乐和活泼,恹恹的、愁愁的。脸比以前黑而瘦,嘴皮干干的,不再是从前亲我时的饱满和红润。我不知道小孃经历了什么。

一次无意中听爷爷说:“宝存,以前我就跟你说过,那个人不行,要不得,你偏要嫁!”只听小孃喑哑着嗓子,伴随着低低的啜泣:“爸爸,你说得太活了!都怪我不懂事。”接着听见爷爷一声长叹,过了很久爷爷才悲凉地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囡囡啊,有福你享,有罪你受!”

听大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议论,才知道小姑爹长年累月地在外飘荡,而且全家人在做着贩卖妇女儿童的勾当。

离婚后,小孃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岁月。童年时尝过甜的人,也开始为了生存东奔西走。帮人打工、煮饭、削菠萝卖……小孃在劳动中稀释着第一次婚姻的苦。

毕竟年轻,小孃用热情和充沛的精力重新开始。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脸被晒得越来越黑,如上了层釉,反射出经历磨难后生命的硬度和韧性。

后来,小孃在老街上摆了个凉粉摊。她系着围裙,脸蛋泛着红光,一扫才回来时的无力和消瘦。卷卷的刘海儿贴在她饱满、明净的额头上,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多了。她笑嘻嘻地招呼着客人,熟练地用小刀划下一块颤悠悠、亮晶晶的凉粉,摊在左手上,迅速地用刀打成几小块盛在碗里,再拌上辣椒、花生油、芝麻油、蒜油、小葱、芫荽、酸萝卜丝,再依客人口味,加酱油、醋,或者加酸汤。闲暇时,小孃会拌一碗给我吃,在炎炎夏日,那是无比的酸爽和可口。

过了几年,小孃在媒人的撮合下,嫁给了一个住在易通河边,隔爷爷家几分钟路程的老实巴交、比她年长十多岁的老男人,他木讷、本分,却正直、善良。

小孃越来越胖,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小孃有勇气舍弃旧的生活,才有了重新幸福的可能。

但是谁知道,小孃的幸福如糖,融入命运无常的水里,几下子就溶化了。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