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扶贫先扶志(2)
穷“亲戚”的春天
聂绍剑的家,用“家徒四壁”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什,堂屋里用两张板凳拼在一起,放了一台旧电视机。突然,一阵寒风夹着冷雨灌进我脖颈。我寻找来源,发现窗户透明,原来窗户空空如也,没有装玻璃。聂绍剑看见我,脸上笑意浅浅。“你家的窗户怎么没安玻璃,一家大小寒冬腊月不冷吗?”我关切地问道。聂绍剑一脸苦笑:“安铝合金玻璃窗要好几大千,哪来的钱哟,冷就冷吧,习惯了。”说完,便沉默了起来。看着聂绍剑无奈的神情,看着卢义婵呆滞的目光,看着在地上爬行的聂萍和年幼的聂桦,我的心渐渐地沉了下去……
二
回到家中,我彻夜难眠。唐中明那风雨飘摇的家,聂绍剑家沉重如山的日子,我的两户帮扶对象完全可以用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来形容。我该怎样让他们摆脱贫困?我该从何处入手进行帮扶?我苦思冥想,试图寻找出答案来。
不是说,扶贫先扶志吗?
一个星期以后,我又来到官家村,找到唐中明谈心,鼓励他乐观地面对生活,告诉唐兴武人穷志不短,一定要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唐中明一家目前的居住条件符合国家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于是,我主动向镇党委政府领导、村“两委”干部做了汇报,决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可这样的好事,夫妇俩满脸愁云,因为一盘算,就是国家补助9 万元,自家还得出1万元,家穷是远近出了名的,向人家借开不了口,即或开了口,也可能是空手而归。于是,我承诺帮忙联系建房资金自筹部分,老两口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接下来,我和唐中明四处选址,最终选定在离老家不过300米的公路旁,地势平坦开阔,一家人也十分满意。房屋修建过程中,我多次前往察看房屋的修建情况。2017年春节前夕,一座100平方米的靓丽琉璃瓦房矗立在官家大地上,那洁白的外墙瓷砖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搬进新家那天,一阵急促的鞭炮声在沉寂的山乡响起,在亲朋好友和团坊近邻的见证下,唐中明一家喜不自禁地搬进了新家。看着新的房、新的家,唐中明那沧桑的脸终于舒展开来,一家四口终于告别住了三十多年的低矮潮湿的小屋,那楼下生火、楼上冒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乔迁新居的喜悦,让唐中明一家笑容灿烂。
想着唐中明父子俩身体残疾,根本无法从事农村重体力劳动,我下决心一定要让他一家有生活的目标和日子的奔头,于是我多次找唐中明谈心,共同寻找致富良策。在交谈中,他告诉我想从事短平快的禽鹅养殖,原因是新修的房屋后面有一块空地,稍加打整就可以利用起来。我听后心里甚是高兴,告诉唐中明放心大胆地喂养,可接下来他又是一声的叹息,愁眉紧锁。我深知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如常的日子对于这个在温饱线上求生存的家,拿出买鹅苗的钱如杯水车薪。看着唐中明囊中羞涩,我握住他的手,认真地说:“老唐,你既然有信心养鹅,买鹅苗的钱,我出!”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