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交公粮
交公粮的部长
今年,我们初中毕业分别四十年的同学聚在一起,并且邀请了班主任蒋老师。
女生都有一个共同动作——睁大眼睛,深情地望着蒋老师。帅!帅!帅!玉树临风、仪表堂堂、温润如玉,满身的书卷气!这是聚会的女同学回忆蒋老师用的词——女同学们一个个又回到了花痴的时代……
蒋老师边教书边写小说,寒冷的冬天,我晚自习有幸被叫去班主任蒋老师的房间誊写小说,我一边暖洋洋地烤火,一边认真地听从老师对我的安慰和鼓励——那时我父亲刚去世。我下决心一定要学好语文,将来也像蒋老师那样发表作品,做一个像他一样优秀的人。所以,我后来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蒋老师还把我们班同学写得好的作文编辑成一本优秀作文集。
蒋老师除了会写小说,还多才多艺,除了数学,我们班其他课都是蒋老师兼任,他还常去别班代上英语课。有个女同学回忆说:“蒋老师来给我们上英语课时,温和而耐心,英语会话游刃有余。手指往上推推眼镜,动作文雅,很有著名演员陈道明的气质!”
可惜老师教我们到初二就调到县城了。听说他是文笔好,被县领导看中了,再加上工作踏踏实实的原因而荣升了,后来他由教育局普通干部升官了,坐到了宣传部副部长职位。
但他不忘自己出身农家,常去乡下陪伴父母,父母去世留下的水田,他继续耕种,以便缴纳公粮。
七月,太阳就像火炉一样烧得很旺,树叶子晒得卷起来了,狗热得伸长舌头直喘气,乡村马路上黄土飞扬。蒋部长个子高,他弓着背,弯着腰,拉着一辆板车,车上装满了早稻,前面又遇上一小坡,蒋部长只好吃力地前进,脸上豆大的汗水不断地滴下来,衣服湿透了,别人脱下来拧水,蒋部长要维持文质彬彬的形象,没有脱衣赤膀子,任凭汗流满面,只来得及擦擦流到眼睛里淹眼睛的汗……
蒋部长好不容易来到粮站,看到交粮队伍好长啊!因为粮站人手不夠,要有人查看粮食是否有秕谷,是否晒干,要监督粮农们用一种木质“风车”扬走秕谷,监督粮农把半干的谷子摊开在水泥地上晒——所幸今天有太阳,否则就要回家晒,隔天重新来交粮。
称粮的时候要两个人抬粮食,那时候没磅秤,只好把扁担穿过大木秤前端的铁箍子,秤钩儿钩在装粮的箩筐把子上,两人分别用肩膀扛起扁担两端。每家每户至少有近千斤公粮,这样交粮速度较慢,这时候人多,可能到下午三四点才轮到蒋部长交粮。真热啊!想早点回家啊!蒋部长心里暗道。
突然“嘎”的一声,一辆吉普车停车了,车上走下巡视的粮食局领导,他一眼看到蒋部长,蒋部长文质彬彬太显眼了!“咦?蒋部长您竟然来交公粮?!”“是啊,种父母田,要交粮。”领导来不及寒暄,快步转身去找粮站负责人。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