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散文:历史,在这一瞬间穿越了浩渺的时空隧道(8)

2022-08-24 17:34:1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奋辑笃行 赓续传奇,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踔厉奋发,万里可期。勤劳智慧的龙港人凝心聚力,不断创新,刷新奇迹。他们以大地为纸,汗水为墨,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繁花

奋辑笃行 赓续传奇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踔厉奋发,万里可期。勤劳智慧的龙港人凝心聚力,不断创新,刷新奇迹。他们以大地为纸,汗水为墨,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大美画卷。

到龙港不能不去乡村看看。见惯了新农村的种种景象,没想到这里的“村庄”还是令一群从所谓大城市来的人诧异了:欧派别墅、绿荫大道、湛蓝湖泊、小桥流水、音乐喷泉、文化娱乐休闲广场——城里有的这里一应俱全,更多是城里无法具备的宁静和空旷,自然与闲适。

三园村由原下乾头、垟底张、横池等3个村合并而来,现在是一个社区。它临河而居,原来是一座渔村。当地因地制宜,以海洋元素为特色,渔夫传奇为主题,在社区内设计了渔船、铁锚,在鹅卵石和墙壁上绘制了海底世界、海底總动员,建成了渔家民俗馆、渔夫广场、海豚湾红色公园、初心亭、美丽庭院、又见柒间民宿等一批游玩设施和景点,吸引了周边百姓游玩、观赏、驻足拍照,提高村民的收入以及村集体收入。穿行村落道路,让人有“沿途景色相殊,处处峰回路转”之感。干净的马路,房前屋后种满花草,墙体上绘满色彩斑斓的海水、帆船等,老百姓出门就是公园,一步一景。社区以“江南水韵、农家民宿、渔乡文化、田园生活”为内涵,依托水乡渔乡和农家田园,挖掘自然地形、田园景观、河道资源、风土人情、渔乡文化,努力建设具有农家特点、渔乡特色、水乡特征的美丽乡村。

从小渔村到经济强镇,撤镇设市后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龙港交上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时代答卷,凭的是什么?

龙港地处浙江南部的温州,地图上看,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方。其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改革开放前,交通不畅(三面环水,背靠大山),若想走出去只有水路一条。恶劣的自然环境,逼着龙港人只能走出去寻找生路。龙港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他们秉承浙商“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发扬“三板精神”,“白天风风光光当老板,晚上辛辛苦苦睡地板,还要孜孜以求看黑板”。可以说,每个企业家的成长过程,都有一把辛酸泪,都是一部创业史,都是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创业创新走到今天的。温州人骨子里透着一股倔强,不服输,敢闯敢拼,敢为人先。他们的成功毫无疑问是逼出来的、闯出来的、干出来的。当年,陈定模带着借来的3000元开始“借鸡生蛋”,发展“虚拟经营”,轻松解决了资金问题。接着又借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想尽千方百计,解决人口问题;说尽千言万语,动员农民进城投资;吃尽千辛万苦,在一张白纸上自己造城。撤镇设市后,新一代龙港人通过融合化发展、资本化发展、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发展、绿色化发展,打造新的“龙港模式”,志在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打造千亩千亿产业集群。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