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散文:龙港三件事(2)

2022-08-24 17:22:5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印刷术、饭菜票与龙港,再细究出版这词的来历,就豁然开朗了:板与版古意相通,那不就是指的古老印刷术上的开板、刻板、雕版、活字排版的板吗?出版了,书不就成了。 二

印刷术、饭菜票与龙港

再细究“出版”这词的来历,就豁然开朗了:板与版古意相通,那不就是指的古老印刷术上的开板、刻板、雕版、活字排版的板吗?出版了,书不就成了。

接着说饭菜票。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的是师范类大学,那时候因为师资欠缺,师范生由国家提供基本的生活费。具体到每个学生,就是每月都能从生活委员那里领到用橡皮筋扎起来的一叠饭菜票,每一张都盖着鲜红的学校后勤部印章。这样的“有价券”,应该出于食堂管理的需要吧,毕竟比起现金交易,不方便不说,还会出现一些显而易见的财务“漏洞”,另一个原因也为了便于辨认身份,比如我们持有的饭菜票,都标有某某院校“学生食堂”字样,这既框定了我们大学生的身份,也有限制,就是别想着去教工食堂里用餐,那也是我们向往的,因为教工食堂的饭菜,据说,菜量多、菜样多,味道还好。

那时,不仅学校食堂吃饭要用饭菜票,部队、工矿企业,甚至有些餐馆也都在用,于是,“饭菜票”这个词,几乎成了日常生活的伴生词。一些有先见之明的收藏爱好者,便专门将饭菜票也纳入藏品范畴。长年累月下来,他们手里也有了一批可观的饭菜票:天南地北的,各个年代的,各种计量的,军队的,地方的,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区的,等等。材质也不相同,有塑料的,有纸质的,厚薄也不等,形状大多是长方形的,也有长条的,偶尔也有圆形的。只是搞收藏的朋友说,饭菜票收藏是冷门,因收藏者较少,不容易交流,而且饭菜票五花八门,能收集的永远只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所以一般形不成气候。但也有值钱的,比如老解放区的饭菜票等。那朋友还说,饭菜票的收藏若到了一定规模,小小的票据,也能见证时代的变迁。

只是遗憾的是,为便于使用,饭菜票都印制得很小,能印制的字眼很少,大多不能像书籍一样,标注上印刷厂家和使用时间,否则,会涵盖更多的信息,收藏的意义一定也会更大。

那时的我们不会想到,用惯了的饭菜票,也会像很多旧事物一样,仿佛一夜之间就不见了。虽然老百姓仍然一日三餐,食堂依然红火地存在,但我们大多只须一张电子饭卡,刷一下就完事了。只是更想不到的是,几乎消失了的饭菜票,会留下一个网络热词:饭票。据说这是女生对“男朋友”或丈夫的戏称,找到男朋友,会说找到了一张饭票,找到了老公,那是找到一张长期饭票。这说法反过来是不成立的,意思是如果男人找了有钱的女朋友,从此“躺平”了,那不能称找到饭票,而是吃软饭。

不过,用“饭票”来指代男朋友,或吃软饭,在人人都明白,男女都要自立自强,人人都认为,靠人不如靠自己的今天,找饭票的理所当然,与吃软饭的理直气壮,都会是一个不光彩的存在。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