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散文:龙港三件事(3)

2022-08-24 17:22:5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印刷术、饭菜票与龙港,三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龙港人在鼓励农民带资进城开厂办店口号下,自发形成了人口、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集聚,他们的第一桶金,就是从印刷小小

印刷术、饭菜票与龙港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龙港人在“鼓励农民带资进城开厂办店”口号下,自发形成了人口、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集聚,他们的第一桶金,就是从印刷小小的饭菜票淘来的。在今天看来,这是神奇的历史和传说,也是当时的真实。前面说到小小的饭菜票上,很少标有印刷厂家,但到了龙港之后,我才知道,那些饭菜票,很多都出自这里,尤其是各个学校发放使用的饭菜票。原因是“文革”之后,各级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数量急剧膨胀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生食堂饭菜票市场。印一张饭菜票只有几厘的利润,油墨和洗刷用的香蕉水对人体还有害,正规的印刷厂对这种生意是不屑一顾的。太渴望在经济上打翻身仗的龙港人却不管不顾地揽下了大量的生意,赚下了让龙港经济强劲滚动向前的最初利润。

后来,他们又遇上了中国白酒产业的兴盛期,各种酒类品牌对包装印刷不惜血本,这给了常年四处奔波寻找印刷商机的龙港人又一次机会,龙港的印刷业由此又上了一个台阶。

龙港这个辖区面积仅184平方公里,人口46万左右的全国首个镇改市,在1990年前后,最多的时候有将近1000家大大小小的印刷工厂。估算一下,约一里地就会有一家,这与我前面猜度的宋时十里一家印坊,密度更令人吃惊。很多老板们白天是业务员出去拉业务,晚上回来当操作工,累了在机器旁边打个盹。有个黄姓老板说:“那时候刚刚起步,睡觉时间都是零碎的,都做不了一个完整的梦。”就这样,龙港印刷人一步步向前,一点点积累,印品从饭菜票发展到工业包装、书籍杂志等。生产方式从手工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的印刷,终于成就了几十亿上百亿的产业,博得了“中国印刷城”的称号,也让龙港成为产业集群理论的一个成功实践。

那天在龙港的中国印刷博物馆,陪同的领导还让我们用古典式手板架印刷机体验了一把手动印刷操作。当红油墨刷出那张古朴的毛泽东题写的字“认真作好出版工作”,参与操作的我们都新奇又激动。

确实,在印刷产业向数字化飞速转型发展的龙港,当我们握住那个木质推柄,恍然间,印刷术在脑海里亮了,许多文字、图案,许多书籍漂浮其上,其中还有几张我熟悉的饭菜票,上面印着大大的“学生食堂”字样。透过饭菜票,我又一次看到了当年自己青涩的学生模样。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