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散文:钓鱼者不吃鱼(2)

2022-08-24 17:17:5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戚老师钓鱼,退休后的戚老师每次钓鱼回家依旧保持着老习惯,把鱼篓里的鱼倒入盛有清水的脸盆里,任其慢慢净化,下回再垂钓时予以放生。有一回他钓到了一条足有

戚老师钓鱼

退休后的戚老师每次钓鱼回家依旧保持着老习惯,把鱼篓里的鱼倒入盛有清水的脸盆里,任其慢慢“净化”,下回再垂钓时予以“放生”。有一回他钓到了一条足有两斤重的黄金般闪亮的大鲤鱼,当戚老师把大鲤鱼倒入脸盆里时,鲤鱼却扑腾几下跃出了脸盆,盛着大半盆水的脸盆也被鱼尾给掀翻了,淌了一地的水。老伴在一旁惊叫起来,戚老师赔着笑脸嘿嘿道:“这叫鲤鱼打挺,很正常的。”这时恰巧小区里的一位保洁工上门口收集垃圾,戚老师忽然觉得保洁工挺不容易的,就试着问道:“这条大鲤鱼送给你如何?”

保潔工咧咧嘴有点儿不好意思道:“这么鲜活的大鲤鱼您不留着自己吃干吗送给我?”

“没事,钓鱼者不吃鱼,你拿走吧。”戚老师说着把鲤鱼装进塑料袋里递给了保洁工。

老伴在一旁小声嘀咕道:“你到底是好心还是黑心呀,自己不敢吃倒送给别人吃。”

戚老师乜了老伴一眼,追前一步嘱咐保洁工:“烧鱼时多放点姜蒜,解毒。”

保洁工一手拎着垃圾一手拎着鲤鱼,头也不回地“噢”了一声,走远了。望着保洁工远去的背影,戚老师自言自语道:“啥子钓鱼人不吃鱼,我爸当年就专吃自己钓的鱼,不过,自从退休后钓到的鱼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越来越鲜活了。”

转眼间戚老师退休几年了。几个学生念起了退休的戚老师,结伴拎了些土特产来戚老师家蹭饭。那天戚老师刚刚钓鱼回家,见到几个得意门生乐开了怀,呵呵笑道:“你几个今天算有口褔了,今天钓到了几条足足有半斤重的野生鲫鱼,喏,还有一条大大的胖头鱼,老师我今天统统烧给你们下酒。”

老伴在一旁大声道:“喂喂,我说你这个当老师的,怎么对自己的学生也下此毒手啊,自己不敢吃却烧给学生吃,想省钱还是怎的?我这就到菜市场买鱼去,你钓的鱼还是等明天放生去吧。”

戚老师瞪了老伴一眼,底气十足道:“你懂什么,还老眼光看问题。”

戚老师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张报纸,是《今日龙港》,他展开报纸在老伴眼前抖了几下,说:“看看今天的报纸吧,今非昔比了,龙港的河水完全达标了,人都可以下河游泳了,鲜肥的鱼儿岂可不能食之?”

戚老师招呼几个学生在餐桌前坐定后,他打开一瓶农家米烧依次给每人的酒盅满上,老伴从厨房间端出一大盘冒着热气,散发着鲜味的红烧野生鲫鱼,催促大家乘热动筷。戚老师突然喊了一声:“等等!”

大家齐刷刷地把眼光投向戚老师,戚老师不慌不忙地拿起筷子,呵呵一笑道:“今天的鱼得我先动第一筷。”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