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地名,是一个地方的脸面(2)
龙裔依龙港
回到9月3日晚上8点的龙港公园,正当我望着海水浮想联翩时,同行的当地作家指着脚下宽阔、豪华的外滩大堤说,当年这条路,他们上学的时候每天都走。那时候,这条路还是一条小小的土路,两边长满杂草,无遮无挡的小路,海风呼啸时分外凄凉。而今不管刮多大的风,也刮不走路边满天星星一样的璀璨灯光。这条十里外滩长堤是龙港人的天堂,它像浮在岸边的水晶宫。每天晚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长堤的一边是青龙江,另一边是公园,公园里奇花异草。长堤的东头,是瓯南大桥,有着亚洲最大的垂直开启式桥梁,隔着龙港人和鳌江镇人,是两岸最美丽的地方。鳌江对岸,一入夜,和这里一样,高楼大厦就亮了起来,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就是一座不夜城。
龙港人称自己是“江南人”,就是鳌江南边的人。龙港人说,以前江北那边的鳌江人看不起江南人,因为江南这里的龙港人太穷了,但是后来江南人发愤图强,起早摸黑地工作,把四十年前的小渔村变成镇,再变成市。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浙政发〔2019〕19号”的红头文件上令人鼓舞地写着: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的通知。龙港镇设市,是习近平总书记批准同意的一项重大改革,龙港人从此承担了探索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使命。
它是中国第一个“镇改市”,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中国第一批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中国第一个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改革,中国第一例私人包机。私人包机,是龙港青年王均瑶开通的长沙至温州空中航线,创办了中国首家民营包机公司。这是1991年7月23日的事件。
可以想见,这么多的“第一”,龙港人的干劲有多足,龙港人在政策的指引下,充满动力和活力,也充满了毅力。龙港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富。龙港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空间优势、人文优势,实现了三次跨越。
第一次,从小渔村到农民城。
第二次,从农民城到产业城。
第三次,从产业城到新城市。
反而是鳌江人无所事事了。所以有一句话这么说:江南机器声,鳌江麻将声。
龙港人也喜欢打麻将,但是没时间啊,他们的生活是伴着机器一起度过的。
机器很多,譬如华昊无纺布有限公司里的先进纺织机,譬如中国印刷城里陈列的古今中外各种印刷机。
龙港是中国印刷业的重要基地。2002年4月,中国印刷协会命名龙港为“中国印刷城”。上世纪60年代末,龙港人就开始尝试丝网印刷了。1978年,龙港人用丝网印刷技术印制了涤纶商标、塑片券票、铝制徽章、塑膜证册,在市场上挖到了第一桶金,出现了一个老板村。而后,做大做强,升级换代,与国际接轨。印刷加互联网,龙港人的印刷业蒸蒸日上。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