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散文:龙港的奋斗史

2022-08-24 17:08:0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我和龙港有个约会,黄昏里,车子拉着长长的影子,沿着大坝向东海的深处前行,司机终于在路的尽头踩下了刹车,绕了一个漂亮的弧线停了下来。 晚霞烧红了天,映红了海,我飞快地跳下

我和龙港有个约会

 

黄昏里,车子拉着长长的影子,沿着大坝向东海的深处前行,司机终于在路的尽头踩下了刹车,绕了一个漂亮的弧线停了下来。

晚霞烧红了天,映红了海,我飞快地跳下了车,陪同我们的温州朋友说这个地方叫铁圢岛,是离“钓鱼岛”最近的地方,直线距离只有300多公里。我站在大堤上向朋友指的方向眺望,一望无际的大海淹没了远方的一切,但我相信钓鱼岛就在我的视野里,我们向着远方呼唤:钓鱼岛,我们来了。钓鱼岛,你是我们的。我们的声音一定会被海水接住,然后一浪一浪地托着,传递到远方的钓鱼岛。虽然看不见“钓鱼岛”,心里却陡然增加了兴奋,因为在这大东海之滨,我的足下,我来到了一个承载梦想、创造奇迹的地方。

龙港,之前我并未听说,我来自遥远的北方,它地处浙江温州一隅,隔着三千里云和路,若不是参加作家采风团的笔会,我断不会到这里,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给了我这个北方人无比的震惊、震撼。一个曾经由五个小渔村拼凑而成的村庄,以想象不到的速度破茧成蝶,一次次打破自己创造的神话,一次次把自己推向更高更远的神坛,从破旧的城乡到现代化的都市,龙港,已经成为全国成长型的标杆地区,它的发展和辉煌让世人刮目相看。

龙港人谦虚地说:赶上好时代,奇迹才会发生。

龙港的奋斗史充满了传奇。

最初的龙港贫瘠落后,老一辈的龙港人靠打鱼为生。直到上世纪80年代,龙港由“渔村”变“城镇”后,招贤纳士,他们称自己是“垦荒者”,不要国家一分钱,以土地为根基,自己集资,创办产业,从小作坊做起,借助国家改革的春风,凭借龙港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手工艺遗产和交通运输优势,礼品、台挂历、印刷包装产品等从一家家的小作坊运向了全国各地,愣是把一个荒凉的渔村做成“中国农民第一城”。

1990年,龙港是温州第一个工业产值超过两亿元的乡镇。2003年,龙港人自己砸掉“中国农民第一城”的牌子,建设产业城,先后获得“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四张国字号的名片。

2019年,经中央特批,龙港由“镇”直接提升为县级“市”,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

精明的龙港人走出了一条卓越的城乡结合的金光大道,现在的龙港每五个人就有一个老板,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实体”。

这个秋天,我在它的时光里穿梭,我用探寻的目光寻找它成功的秘诀,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读“温州精神”。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