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印象中的江南小城
漫游记
南方在我的印象里有一些深刻的词汇——山水人家,吴侬软语,小桥流水,外加刻入骨髓的潮湿。不同于北方的粗犷,细腻的南方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如柔滑的丝绸拂面。这次有机会去浙江龙港,感受一下印象中的江南小城市。
刚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热浪袭遍全身,此时的北方已是孟秋,这样的温度让我有重温三伏天的感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夏在这里迟迟不肯离去。当汽车奔驰在前往龙港的路上,周围的景致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初步的印象。驶过跨江大桥,进入龙港,新城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整个城市正处于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给人的感觉是,这座城市正年轻,正青春,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干劲十足。走在老城区路上,旧式建筑映入眼帘,让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这是我所感兴趣的,龙港地处鳌江入海口,濒临东海,“渔”文化是这里的代表符号。旧式渔民建筑很具有地方特色,门庭低矮,青砖黛瓦,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和地方特色,与北方高大恢宏的建筑相比,小巧、精致,让人想要触摸它。两层的干阑式建筑也很有特色,它应该是之前旧式渔民建筑的发展,两层结构,建筑整体同样呈灰白颜色,因南方潮湿,且濒临东海,常有台风侵袭,能感受到建筑受到雨水侵蚀的痕迹,一种特有的斑驳感。路两边有一些老旧建筑,有的已经倾斜、坍塌,与周边的新建筑格格不入,这些旧式建筑的命运不知如何。
随后走进一家旧式建筑改建的餐厅,主人的设计感凸显无疑。外面是旧式建筑的外表,有些简陋,走进去,别有洞天,让人忍不住想拿出手机合影,建筑与设计相得益彰,美食与氛围恰到好处,此时与新朋旧友茶间一叙,主尽宾宜,尽兴而归。
夜晚走在江边的小路上,用双脚丈量这里的一土一寸,感受这座城市夜晚的温度。我想亲近这座城,越剧咿咿呀呀,广场舞旋转收缩,来来往往的人群,鳌江扑面而来的潮湿感,只在一瞬间,感受到猝不及防的喜悦,感觉融入到了当地的烟火气中。轻轻走过,融入到人群当中,你不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外人,然后微微一笑。
翌日晨起,一行人坐车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感受城市发展的脉搏,新与老,活力与厚重。白天每个人都步履匆匆,汽车汽笛声响遍每一个角落,城市像长江水一样滚滚前行。城市在飞速发展,改变开始于一枚小小的印章。城市发展,政务先行,“扁平化”“整体智能化”,改革探索龙港地方特色。青年人,奋力拼搏;黄发垂髫者,安然生活。城市的发展,改变着每一个当地人和外来者。从农民城,到镇改市先行者,这座城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走到印刷博物馆,能感受到中国博大厚重的历史,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浓缩于此,雕版、活字、铅印……从印刷术开始,这座城市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古老的四大文明在这里生根发芽,文字、文化都浓缩在小小的方块字之上,汉字在纸上熠熠生辉。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