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散文:传奇大师姜立夫的人生(2)

2022-08-24 17:03:3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一代数学大师姜立夫的传奇人,随着新思维、新观念在温州这片山海围绕的土地上传播,温州涌现了大批名垂青史的仁人志士,他们对温州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饱读

一代数学大师姜立夫的传奇人

随着新思维、新观念在温州这片山海围绕的土地上传播,温州涌现了大批名垂青史的仁人志士,他们对温州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饱读诗书,立志报国,为了民族复兴,漂洋过海,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这里有筚路蓝缕在浙南办学的孙诒让,有改旧教办新学、首撰《中国教育史》的黄绍箕,有著《警黄钟》发出洪钟炸雷之反帝呐喊的洪炳文,有民族工业的先驱李毓蒙……还有一代数学家——姜立夫。

时间真是个奇怪的魔术师,他走得很快,一百多年的诡谲变幻,大时代下的个体渺小而无奈,而曾经的青春热血、报国豪情裹挟在滚滚红尘之中,又是那样的鲜明夺目。岁月寸寸碾轧,个体的悲痛伤痕可以忽略不计,唯中国数学的累累硕果,娓娓述说一代大师在这段漫长光阴里的不懈努力,是多么的不易。

族产充学田,创办小学

姜立夫(1890—1978),原名叫姜蒋佐。在他故居介绍的只言片语中,可以这样还原:1895年左右,也就是清末光绪年间,姜氏家族建起了这座大宅院。大宅院伴随着姜氏家族的兴旺,在1947年迎来了一次扩建,又建成了一座五间二层,有着当时最时尚,洋气且鲜见的走马楼。于是,姜家大院就形成了总占地面积足足有4200多平方米、共有25间房屋的壮观建筑群。

这是一个殷实开明、有着良好教育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姜植熊是清代的优贡生,父亲姜炳訚是国学生,兄长姜培瑗则是举人。幼年的姜立夫就在父亲创办的姜訚蒙馆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这位天真稚童,很快就让人们看到了他的过人天资,这让他的父辈们深感欣慰,同时,姜立夫也深得宠爱。

然,天降大任于斯人,总是先降临各种磨难——姜立夫6岁那年,父亲去世;10岁那年,母亲去世;到了14岁,最疼爱他的祖父也去世了。懵懂孩子,在他最需要疼惜和关爱的成长岁月里,却连续遭受丧亲之痛,我们无从了解少年姜立夫是如何从刻骨铭心的伤痛中挣扎出来,迅速懂事并成熟起来的。只知道,在这个家教良好的大家庭里,兄嫂接过了抚养姜立夫成人的重担,还有亲戚邻里,也给了少年姜立夫无边的关爱,尤其是他的姨父黄庆澄给予他数学启蒙,使得他在算学方面产生浓厚兴趣,还有所专长。

作为清末的算学先导者,黄庆澄有着“一代奇人”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怀着改良兴国的热忱和革旧创新的忧虑。他先后创办《算学报》《史学报》《瓯学报》,开一代学习新风,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当然,也深深地影响了少年姜立夫。

1907年,少年姜立夫在兄嫂的全力支持下,以优异的成绩从平阳县学堂考入了杭州府中学堂。这是浙江省最早创办的中等学校(1988年改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是当年浙江、江苏、上海一带“江南四大名校”之一。120多年以来,这所名校培养了许多享有盛誉的杰出校友,如徐志摩、郁达夫、潘天寿、丰子恺、金庸等。后来成为院士的校友,更多达52位。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