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传奇大师姜立夫的人生(4)
一代数学大师姜立夫的传奇人
1920年前后的中国数学基础极为薄弱,特别是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现代数学教材以及掌握现代数学知识的人才特别缺乏,因此,姜立夫认为,要想使现代数学在中国生根发芽,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经过严格训练、掌握现代数学的人才。为此,他放弃了个人的学术研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数学人才的事业中。
张伯苓领导下的南开大学起步艰难。但随着姜立夫的到来,南开组建起了数学系,成为继北京大学之后中国第二个开办数学专业的高校。姜立夫与随后到来的邱宗岳、饶毓泰等同事共同构成了南开大学理学学科的基础力量。
尽管当时面临的困难非常大,尤其在经费和人才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姜立夫作为数学系唯一的教授,他身兼数职,挑起了重担:他既要开展学术研究,又要领导整个数学系的日常工作,同时还要担任专业课教师,教授高等微积分、立体几何、高等代数、投影几何等多门课程。他曾回忆说:“一个人包一个系,我感到吃力,幸而学生不多,我用全力对付他们。”直到1924年,刘晋年从算学系毕业留校任教,才有了第一位助教;1925年,才有了第二位教授钱宝琮。
由于姜立夫的数学知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因此深得学生的信服和喜爱。在教学中,他极其重视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不同的学生有良好的收获。他逐年根据学生的情况,需要什么课程就开什么课程。江泽涵、吴大任正是听了姜立夫的课,才决定选择数学作为终身奋斗目标。那时学生人数很少,理学院一年级不分系,鼓励高年级学生跨系选课,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当年在南开读书期间就选了不少数学课。
姜立夫的得意弟子,除刘晋年、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孙本旺、陈省身等,苏步青、华罗庚、杨振宁都受过他的照顾和提携。1923年,姜立夫承担了出国留学考试的命题工作,选拔了大批人才出国深造。同年,中国科学社成立了以胡明复、姜立夫为负责人的数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姜立夫担任了委员会主席,负责规范数学领域的科学用语。这项工作前后持续了十五年。
他们为制定词汇草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仅对所收入的7000多个名词全部给出中英文对照,而且尽可能同时给出相应的法文、德文和日文。姜立夫在翻译与审定这些数学名词时下了很大功夫,比如他将Topology译为拓扑(拓扑学),十分形象贴切。
1926年,姜立夫带着学生助教江泽涵到厦门大学讲学一年,他的教学同样为厦门大学留下了硕果和种子。江泽涵后来到北京大学执教,按照姜立夫的教学模式,跟班授课,从严要求学生,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泽涵曾这样回忆:“姜立夫导师在帮助北大数学系完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