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散文:传奇大师姜立夫的人生(5)

2022-08-24 17:03:36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一代数学大师姜立夫的传奇人,由于姜立夫在教学上的超人付出和卓越的教学水平,早期南开数学系的成才率非常高,涌现出陈省身、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刘晋年、孙本旺等著名数

一代数学大师姜立夫的传奇人

由于姜立夫在教学上的超人付出和卓越的教学水平,早期南开数学系的成才率非常高,涌现出陈省身、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刘晋年、孙本旺等著名数学家。姜立夫积极主张数学的国际交流,除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翻译国外优秀数学图书外,还力促邀请外国数学家来华讲学。在他的推动下,20世纪30年代,北京大学接连聘请德国数学家布拉施克、施佩纳、美国数学家奥斯古德到校讲学,促成后来陈省身、吴大任、张禾瑞等先后出国留学,对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不遗余力培养数学人才的同时,姜立夫十分重视数学文献的搜集、保存和整理。他利用有限的资金,亲自采购与引进了成套的重要丛书、绝版书、期刊及具有前沿研究成果的书刊资料,使南开大学的数学文献藏书量居全国首位。这些文献资料在抗战期间转移到了西南联大,为战乱时期的中国保存了数学研究的基础文献。

南征北战,呕心沥血

1934年,姜立夫远赴德国,在汉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进修。回国后,他出任《中国数学杂志》主编。同年10月,姜立夫和胡明复的妹妹胡芷华在上海结婚,北京大学原校长、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为他们证婚。

中国第一数学之家”联姻时,姜立夫已经45岁。晚来的爱情让姜立夫用越发稳健的脚步走向数学人生的更高峰,也书写了一桩历史佳话。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开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同转移到西南后方,合并成为“西南联合大学”。姜立夫将刚刚生产的夫人安顿在上海后,只身随学校一起南迁到昆明。

战火纷飞的年代,满腔报国热血的知识分子们历经千辛万苦会聚到了昆明。战火中的昆明学术气息浓厚,尤其是各大学的数学专家学者碰撞在一起,他们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数学学术团体——新中国数学学会,姜立夫被推举为会长,陈省身为文书,华罗庚任会计,陈建功、江泽涵、苏步青等人为理事会理事。新中国数学学会,在民族存亡之际,保存并有力地发展了中国数学家力量,他们为抗战时期的中国数学科学发展做了很多工作。

此时的姜立夫,已经年届五十,但他不以资历自居,与其他教授担负同样分量的教学任务。他还应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邀请,兼任云南大学微分几何学的讲师。1938年,在姜立夫的主持下,《算学名词汇编》正式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的数学名词规范工具书,共收入7400多数学词汇。1938年以后的二十余年间,数学词汇曾几度补充修订,姜立夫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到了1945年,他还编写了《数学名词》一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现行数学名词的基础,使得数学名词的使用和命名更加科学规范,促进了数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