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小夜曲的迷恋(3)
小夜曲
平日里孟家是父权社会,孟广林一手遮天。到郑华一躺下,孟广林立刻就失了魂儿。除了坐在郑华身边唉声叹气,就什么都不会了。过了一会儿又说饿,早饭还没吃。小晚就下楼去买菜粥点心,提了到病房,孟广林见了就吃起来。小晚喂郑华,郑华只说不饿不想吃。小晚着急说好歹吃一口。郑华歪着头努着嘴,颤颤地吃了一口粥,半口都流到嘴外面。小晚急忙擦了,郑华又摇头不吃。邻床的胖大妈说,不吃也行,打着点滴,里面有葡萄糖,顶饿。
孟广林吃饱了,神情平稳下来,也恢复些主张,对小晚说,***这样了,你不能走。小晚说不走。白天你护理,晚上让周明来。小晚说周明出差了,没在家。孟广林眼睛来回转一转,说家里出了这么大事儿,让他赶快回来。小晚说我也找不到他,等他来电话呢。孟广林说那夜里怎么办?小晚说夜里让我弟和我哥来吧,天天也不能没人管。孟广林脸上就呆一呆。说昨天家里爆发了战争,他刚把卫东撵走了。
那就叫我哥来。小晚说。
你不行吗?孟广林眼睛巴巴地说。
我可以请假,白天护理,晚上怎么办?天天才两岁。小晚说,我也不能撇下孩子。
卫东来得快。那时候他正在外面闲逛。他高中毕业后找了好几个工作,都干不长。本来在松雷广场当保安干得挺好,有一天早上培训,要立正站好,他偏弯着腰背着手,学老板的姿势,主管就说,你屈就了,还是去当老板吧。孟卫东像孟广林,心高,手却笨,什么都干不好,却会挑剔别人。孟广林赶上抗美援朝,能发狠,敢拼命,脑袋也灵光。卫东也能发狠,敢拼命,脑袋却不灵光。时代也不对。孟广林去打仗,打的是美帝,卫东去打仗,就变成了街上的小混混儿。孟广林恨他的小儿子不成器,又恨他不会托生,没托生到战争时代,白瞎了一个孔武好斗的性格。父子俩一个脾气,却互相看不上,说不上三句话,孟广林就抄家伙。他最喜欢抄的是脚上的鞋,他一边撵,一边脱鞋,一边叫你等我。他脱鞋的时候,卫东就站在门廊里看,嘴角挂着笑。孟广林就越发生气,一生气,眉毛也立起来,眼睛也立起来,头发也立起来,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将鞋扔过去。卫东摆一摆头,鞋从他肩膀上耳朵边飞过去,没打着,好像武林高手。孟广林猛虎下山一样冲过来,卫东却已经破门而出了。
有时卫东不想跑,跟老子较劲。有一次他把头递给孟广林,让他砸,郑华拼命揪着他,将他推出门。这场景在郑华看来是悲剧,在邻居看来是闹剧。孟凡杰对这样的场景很冷淡。他对郑华说,你就让他们打一次,看看怎么样。郑华说让他们打,就要出人命,都是没轻没重的。
孟广林抓不着小儿子,就拆床,把他的床拆了,让他没地儿睡觉。卫东跑了,也不敢轻易回来,总要在外面躲几天,躲过了孟广林的愤怒高峰,才偷偷溜回来。有时孟广林看见了,也闭上眼睛装睡,这一场戏就一条过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