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接生婆的故事

2022-08-26 21:42:5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接生婆,村里有一個接生婆,叫春娭毑。 一双小脚,如一对粽子。头上绾着一个结,常年穿着一身青色衣裳,拄着一根拐杖。 她家住在清代的老房子里,祖上有一个在外做县太爷

接生婆

 

村里有一個接生婆,叫春娭毑。

一双小脚,如一对粽子。头上绾着一个结,常年穿着一身青色衣裳,拄着一根拐杖。

她家住在清代的老房子里,祖上有一个在外做县太爷的,修了四进大屋,“土改”时,春娭毑家属于贫农,便分在第四进原属于地主放杂物的房子,她的丈夫瑞升爷,仍旧蓄着白色的胡须,家神堂的祖宗牌位都拆掉了,换上了一幅毛主席画像,瑞升爷以为是孔夫子,天天要鞠躬。

平常的日子,当太阳从天井内照进堂屋里,瑞升爷坐在太师椅上,照例晒太阳,一只老猫偎在他的脚边。春娭毑则戴上老花眼镜,找出一堆花花绿绿的碎布片,她要把这些东西糊成垫底,糨糊早就用小锅熬好,纸样也剪好,一层层地涂抹,再压紧。日子就这么恒常地流逝,待日头快移到家神神龛前的香炉上时,春娭毑停止了糊垫底,她要去做午饭了。

她的日子偶尔被外来接她的人打扰,人家很急,轿子停在外面,她有时正在煮饭,马上关了火,也顾不得给瑞升爷做饭,人命关天。

她洗一下手,赶紧从大柜里找出那个蓝色的包袱,把一把剪刀塞进去,还有一条土布织的毛巾,一个洗手的铜盆子,便麻利地把手在冷水里浸了一下后,把头发梳理几下,似乎已经油光泛亮了。她坐进轿子,一前一后的轿夫便闪闪悠悠,从家神堂的幽暗里闪进晒坪里的阳光中。

生崽的人家,在邻近的上庄。轿夫便要过塘坎,他们的影子就映进碧蓝的水里。塘坝上那棵杨树上,有几只鸟忽地腾空,似乎目送着春娭毑的出行。

迈过几条田埂,在一片油菜田边穿过,一些蜜蜂嗡嗡地追赶了一段。还要过小溪流,几块鹅卵石供人跳着过河。再就是爬山了,山路七弯八拐,把轿里的春娭毑一颠一颠的,好在她已习惯了这种山路的爬行。即使夜里,打着火把,树上的猫头鹰一阵阵地哀鸣,溪水里的青蛙,也是咕咕地噪鸣,她也在这种大自然的天籁声中,假寐一会儿,等下接生时更有精神。

一般接春娭毑去接生的人家,有慕其大名的一些民国时期生的父亲,也有70年代出生的儿子,再就是遇上几天几夜发动了,生不出来的人家。他们不请赤脚医生,认为春娭毑她经历得多有办法,甚至有神助。春娭毑也对得起她几十年接生的这双手,她不记得究竟是接过多少个孩子,但只要说起某某的姓名,她都会记得这孩子的出生日期,生辰八字,何种属相性别。

上庄邓姓家的媳妇,已经发动了三天三夜,就是生不下孩子,媳妇是头胎,一个圆滚滚的肚子,如一面大鼓。一家子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还未出轿门,就能听见那媳妇儿在床上不断地呻吟。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