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美丽的方老师
参差或错落
她是方老师,从外地调来不久,二十出头,身材瘦长,扎着马尾辫,笑起来脸颊有两个浅浅的酒窝。
我小学二、三年级,她都是班主任。
我们学校不远的地方,是乡卫生所。
乡卫生所内空旷的场地,也是我和小伙伴的游乐场,医生们见怪不怪,太吵闹时,皱着眉头,挥挥手,不耐烦地对我们喊几句:“小声点,小声点。”
除我们外,方老师和乡卫生所英俊帅气的叶医生也有来往。
周末上午,方老师去门诊找叶医生,药方开好,聊得投机。我和同村同班的辉好奇,扒在打开的窗户水泥台上瞅,方老师无意中抬头一瞥,仿佛心中的小秘密被窥见,脸红得如落日的彩霞,害羞地冲我们点头,抿嘴,嘴角微微笑了笑,继续和叶医生闲聊。其他病人进来,她才缓缓起身,依依不舍地打招呼离开。
我和小伙伴在乡卫生所空阔地上疯跑打闹,累了,斜靠在粗壮的梧桐树下喘气,揩汗。叶医生看完一拨病人,轻抚梳理整齐的发型,出来透透风,双手上举伸懒腰,打个哈欠,半蹲在树下抽烟,仰着头,盯着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儿发呆,悠闲地吐着一个个椭圆的烟圈。
我脑子一热,好奇地问:“方老师找你看病,跟她很熟吧?”叶医生歪着头,眯着眼睛眨了眨,咧着嘴,喷我一脸的烟雾,捏了捏我的脸,坏笑地说:“屁大的小家伙打听这个干吗?很熟!你们方老师脾气好,长得漂亮,就是满嘴的牙没长好,大概跟你一样,从小嘴馋,糖吃多了!”说完,哈哈大笑,摸了摸我的头,哼着流行歌曲,耸了耸肩膀,像个骄傲的公鸡,抬头,背手,转身晃回办公室。
我脸涨得通红,狠狠地瞪他的背影,紧攥住拳头,恨不得冲上去揍他一拳,他把美丽的方老师贬低了。
方老师上的语文课,穿插些与其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连调皮捣蛋的学生都竖起耳朵,眼神随着她的表情激动或叹息。不像有的老师照本宣科念完教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誊上黑板,仿佛暴雨前急着赶回家收晒谷场上的稻子似的,匆忙交差。
某个学生思想开小差,望着窗外树林枝头上的鸟儿发呆,或低头撕纸、玩火柴片类的小动作。方老师会停止讲课,放下课本,教鞭杵在讲台上,目光像剑一样严肃地瞪着他,全班同学的目光聚焦过去,同桌捣他的胳膊,顿时脸红得像胸前的红领巾,羞愧地低下头,坐正身子,认真听课。方老师才继续上课。倘若再顽皮,下课会被请进办公室。
方老师除了教语文,也兼教音乐。
我上学时农村还没办幼儿园,到了二年级方老师来,才第一次上音乐课。学校简陋,连最普通的口琴、竹笛都没有,其他乐器更是没见过。课间休息,方老师在黑板前,时而半蹲,时而站立,捏着粉笔,一笔一面地书写,不一会儿,黑板上写满娟秀工整的楷书歌词。她轻轻地走到窗前,伸出双手到窗外,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教的第一首歌是《踏浪》。她醒了醒喉咙,教一句,同学们跟唱,教鞭在空中挥舞,配合手的动作,模拟音调起伏,歌声像山泉在教室里流淌跌宕。她穿着白色洁净的连衣裙,手握教鞭,微风轻吹,裙摆拂动,额头的刘海儿晃摇,仿佛一只白色的蝴蝶轻盈地站在讲台上。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