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盘山小学(2)

2022-08-26 21:19:0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磨石山下,可惜的是那座拱形圆顶房子的门一直锁着,打不开。学校那些响彻云天的过往,被反锁。不明白是管门人没钥匙,还是有些人掌握着钥匙不让参观者知道那

磨石山下

可惜的是那座拱形圆顶房子的门一直锁着,打不开。学校那些响彻云天的过往,被反锁。不明白是管门人没钥匙,还是有些人掌握着钥匙不让参观者知道那些历史。遗憾,挥之不去的情绪,萦绕在我们心头。

离开盘山小学,我们来到盘山村文化礼堂——蒋氏宗祠。这是一间跟别的地方宗祠格局差不多的房子,红砖碧瓦,白墙飞檐。立波和蒋渭渔蒋总,他们两人似乎有点别样的心情,祖先从这里迁移过去,他们总要有点追根的意思,或许里面还有他们祖先的名讳。但也仅仅有一点表露而已,毕竟太遥远了。

蒋氏宗祠的门外墙上,竖立了一座大型浮雕,浮雕上罗列了盘山村蒋氏白民国以来的名人大腕。这些人个个名扬四海,威震一方。有的是抗日名将,有的是文化大咖,有的是官场达人。这一串串名字,似乎要将整个盘山村挤爆。

在盘山村文化礼堂的盘山名人馆,我看到了国民党军中将领蒋鼎文、蒋伯城、蒋志英等的事迹介绍,我也看到了官声颇佳、政绩斐然、勤勉自律的共产党干部蒋巨峰。盘山村的气场如此强大,或许跟盘山村的历史传承有着莫大的关联,就像恬静而淡然的盘山小学一样。

在盘山村蒋氏宗祠文化礼堂里,我注意到位于宗祠天井前的戏台,不大,但戏台的两个檐角高高飞翘,犹如两只雄鹰展翅飞翔,这是否寓意着盘山村的人,那种傲然于世的人生态度。这或许是我的一个想法,但事实也正是这样。

盘山村的今天,依然有许多村民奔波于全国各地,或经商,或从政,或求学。他们当中有名成功就的,也有默默无闻的。但似乎有一个信念是一样的,那就是不管身在何处,那一口诸暨方言,无论如何改变不了。即使是像立波、蒋渭渔这样的祖籍诸暨的外地人,那一份诸暨情感却仍然存在于他们的内心。

蒋氏宗祠的门口,是一个大操场。一片红高粱在太阳底下,安然地享受着自己被吸干水分的滋味。我知道,这些红高粱不久即将被拿去酿酒,诸暨的同山烧,也像诸暨人一样刚烈、甘甜、醇厚。那种味道,就像盘山村的历史味道一样。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