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划破清晨的哨声(2)

2022-08-26 21:15:4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村头的哨声,我是上高中的时候,才从书本里接触到柴油机、电动机、拖拉机和水泵,当时叫三机一泵。这些当然算不上高科技,但相对一个普通农民来说还是很神秘的

村头的哨声

我是上高中的时候,才从书本里接触到柴油机、电动机、拖拉机和水泵,当时叫“三机一泵”。这些当然算不上高科技,但相对一个普通农民来说还是很神秘的。一个公社除了农技站有那么一两个人知道原理懂得维修持有执照外,其他人一概鞭长莫及。父亲不但掌握着这一绝招,更为神奇的是,还可以在用纱布蒙上眼睛的情况下,熟练地将柴油机核心部分——油泵总成,拆开又装上。可能是这样的原因,加上集体经济相对雄厚,当周边的农民都还在用石碾碾米的时候,当别的生产队都还在人工车水的时候,我们队早就用柴油机打米抽水了。

没有钱,是管理不好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单位的。当周边生产队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时候,我们生产队不但拥有固定资产两万余元,账上的资金积累也慢慢多了起来。于是,当周边生产队社员家里还在用煤油点灯照明时,我们生产队就率先实行了照明用电。一些先进的农业机械也提前进入了全队人的生产与生活。

1958年8月,岳阳县成立君山农场围垦工程指挥部。9月16日,君山围挽工程全面铺开,岳阳县组织几万名劳动大军,在东洞庭湖地区摆开战场。我的父母同时加入了这支围垦大军。

那一年冬天特别冷,加上湖区湿气重,更是冷得刺骨。而在当时,每个人都激情燃烧,大家都在甩开膀子干。挑一担土,往返几公里,冰天雪地,所有的人都是身穿单衣,尽最大努力多挑快走,返回途中更是一路小跑。一些人因为表现突出,光荣地“火线”入党,父亲就是其中一个。从那以后,只要是挑堤挽垸,父亲都会被委以重任,每次都是挂帅出征。根据指挥部层级设置,公社如果设置为团部,那么父亲就担任营长。公社如果设置为营部,父亲则担任连长。围垦就是战斗,父亲每一次带领全大队的劳力出征都是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如果说君山围垦我还只是听说,那么1976年开始的岳阳县中洲围垦,我可是随父出征的。当时我不满16岁,无论年龄还是体质根本算不上一个劳力。一个劳力的底分是十分,而我只有八分。因为劳力缺乏,父亲安排我上了“前线”。为此,母亲很生气,还跟父亲大吵了一架。

北风劲吹,衰草连天,放眼远望,天地一片苍茫。严冬酷寒,考验着每一个远离家室的农人,所有人在这里住的都是用楠竹和芦苇搭起的临时工棚。住宿、厨房与厕所以连为单位分开搭建。一个大队几百名劳力住一个工棚,开着通铺。那场景,悲歌慷慨,荡气回肠。

为了不让我拖全大队后腿,父亲只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起早贪黑,多担快跑,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另外再帮我完成任务。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能放在台面上做。晚上,我和父亲睡一起,只是各睡一头。第一天夜里,刚刚睡下的我,就感觉父亲在用脚轻轻踢我,在感到我的回应后,父亲就偷偷地将他完成任务之外的票,从被子里塞给我。以后半月,父亲都是用这种方式默默地关爱着身单力薄的我。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