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一弯亘古如斯的冷月(2)
悬棺冷月
珙县悬棺,制式奇特,摄人心魄。在坦荡如砥、溪流纵横的麻塘坝四周,峭壁高耸对峙,悬崖崔嵬峥嵘,举世闻名的悬棺在神秘的光环笼罩下,用整段楠木挖凿而成,凿孔嵌桩就安置其上——有的距地百多米,白云缭绕,俯视下苍,险峻异常;有的横七竖八,重叠错落,寓意深刻,匪夷所思;有的依崖取势,凿岩为穴,置棺于内,险象环生……桩孔密布的座座悬崖峭壁上,图案玄秘,岩画纷呈,在扑朔迷离中极其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古老的民族当初生产、生活、战争、狩猎的各种情景……置身其下,令人头昏目眩、心惊胆战、疑惑重重。据考证,这是一个崇尚铜鼓、与古越人属同一族源——焚族留下的精神载体和文化遗存。与其他悬棺不同的是,珙县悬棺更多了一些传奇色彩。相传是诸葛亮在南征时“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后,认为焚族力量比较强大,对蜀汉政权构成了威胁,为确保蜀汉政权后方的稳定,而采取了愚弄焚人的手段,从而使得焚族先人的亡魂上不沾天,下不着地,找不到安息和依靠的地方,最终导致了整个民族的衰亡。但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可信的是,据零星的史料典籍记载,这个民族因协助周武王伐纣有功,早在西周时就以川南宜宾为中心,建立了“焚侯国”,白成一方诸侯,在川南大地曾长时间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焚文明——这个民族勤劳智慧,有较高的科技生产能力,特别是农业和种植业水平比较发达,擅长种植荔枝、水稻和桑麻;商品经济意识也比较强,早在汉朝时期,就懂得将自己的农副产品和竹制工艺品、刺绣等通过五尺道远销南亚印度……直至今日,从棺内发掘出来的文物来看,这个民族当初的科技水平和工艺技术的精湛程度仍让人惊奇万分,叹为观止。不过,这个古老的族群,只在高高的悬崖上留下他们伟大的创造和深不可测、琢磨不透的精神与信仰,他们没能走到现在,早已经被历史长河的滚滚洪流无情地淹没了。
纵观古代文明的衰落史,从两河文明到玛雅文明的失落,从庞贝古城到吴哥窑的陨落,从楼兰古国到高昌古国的湮没,无不是与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或大规模的兵祸战乱有必然联系。至今,人们只能通过残存的遗址和废墟去推断当初城镇的规模,揣想同类的生存状态,探寻失落的文明。那么,作为一个独踞一方,具有强劲生命力和独特的精神文化习俗的民族,又是怎样神秘地消亡的呢?究竟是瘟疫疾病的传染,导致无人幸免?还是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造成外迁?或者是大规模的民族战争,致使整个族群被屠尽杀绝?
史料、文物和遗址往往是人类历史最好的佐证和诠释。在多种焚族消亡之谜的猜测中,唯有民族矛盾最有可能,并且得到了印证。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