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一弯亘古如斯的冷月(4)

2022-08-26 21:02:12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悬棺冷月,为了破解悬棺之谜,几十年来,学术界、考古界多次召开学术理论研讨会,并专程来到这里实地考证,提出了许多有益于破解悬棺安置办法的猜想和观点:

悬棺冷月

为了破解悬棺之谜,几十年来,学术界、考古界多次召开学术理论研讨会,并专程来到这里实地考证,提出了许多有益于破解悬棺安置办法的猜想和观点:一、垂悬说;二、升置说;三、栈道说;四、扎厢说;五、垒土说;六、天梯说;七、水位说;八、竹排水动力提升法说。但通过具体论证和实验,这几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尤其是位于麻塘坝尽头的老鹰岩悬棺更因其绝壁千仞,飞鸟难越、猿猴愁攀否定了所有的假设。最终,除了依据零星的史料、峭壁上奇特的岩画和从棺材里提取出来的文物对这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内涵、宗教信仰、丧葬礼制等作出一定判断和有限认识外,对悬棺的安置办法却无从破解。同样,对于丧葬目的也是众说纷纭:一、显贵说;二、至孝说;三、归祖说;四、保护说;五、游猎说……尽管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莫衷一是,无法形成正确的定论。在岁月编织的团团迷雾中,让人不得不感慨有人类活动以来,大地上的秘密实在是太多了。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但有阶级产生国家以来,种族矛盾和民族冲突就连绵不断,充塞史书,人类不止一次迷失方向。在艰辛的卷帙浩繁的人类发展史上,记载着无数次起伏不绝的战争。对壮美山河的觊觎,对统治秩序的维护,对资源的贪欲掠夺,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滋生了祸乱的根源。战争的破坏力极大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给人类社会和文明成果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风起云涌的人类战争史上,尽管高度集权、刑律森严的明王朝灭绝了一个弱小的民族,但历史规律总是充满了辛辣的讽刺,谁也无法预料得到的是,大半个世纪后,却又被揭竿而起的李白成义军和北方一个日益强大的马背民族所灭亡。国外也是如此,希特勒灭绝人性地屠杀犹太人,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二战试图称霸世界。但最终,躯体连同野心一起被正义的烈火烧亡。这是生存的逻辑?还是强者的法则?……一首录自悬棺遗址处,写于清嘉庆丙子年(1816年)间的无名诗句深刻地表现了种族斗争的悲恸情怀——“谁家棺木挂悬岩,善良姊妹痛人怀。雪菲芜草山呈孝,风吹松柏哭哀哀。白日花开陈祭礼,夜间星斗照灵台。”

今天的悬棺景区依然车马稀少,游客零星,孤寂的悬棺沉浸在巨大的沉默中和无言的喟叹里。在一轮冷月辉映下,在寒彻肌骨的无边冰凉中,我们只能凭借想象去追寻焚人远去的模糊身影,去推测焚人留下的巨大谜底,仰赖史料去拼凑焚人曾经的漫长密史……也许,历史就是这样隐晦。

如果说是这片发现了距今一亿九千万年,震惊了世界的“石碑珙县龙”的神奇大地上,孕育了一个智慧奇异的民族,又由于民族斗争的悲剧造成了这个族群的灭亡,那么,今天,该是它走出历史,引起人们思索的时候了。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