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酒和文章的妙处(2)
道不尽的“趣谈”
再看第二例。“所以我看了111册印数的这本漂亮的评论集,内心百感交集。站在作家的立场,我感谢出版社的慷慨帮助,能让这本书面世,(当然顶好是别标明印数);站在出版家的角度,我又替他们勉为其难,印数这么少,证明了读者冷酷的选择,不出,不好交代;出了,也不好交代,因为书籍一旦进入市场,就成为文化商品,须按经济规律办事,111本,实在太少了一点。”作家都爱出书,这是天然本分。然,往往遇到印数之尴尬。
请看第三例。“近读补白大王郑逸梅《幽梦新影》第五则妙绝:‘少言语,人不知我浅;少为文,人不知我陋;不饮酒,人不知我量;少晋接,人不知我贫。若补上一句‘少诉讼,人不知我泼,何如?但律师岂不要失业!”
庄子的文章无法分类,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以比类委婉的辞藻或以小喻巨,或以此喻彼解释宏大主题。深探起来,还是“直抒胸臆”。高洪波的文章随看随想,随想随写,随手拈来,小至足球,大至地球,艳媚若贾迎春,壮伟若龚白珍,文引东坡,武举弃疾,俯说村长,仰谈乾隆,即讽足坛,也笑文坛,微至名虫,宏至喜佛。
我看着看着.醉了。
洪波兄屡劝我酒可以少饮,不可多饮,更不可烂醉。我读他的文章也如酒醉矣!
愚意以为读文章若能醉,其下什么也不要哕唆了。如今我像个猎犬一样张开鼻翼寻觅着能让我微醺的文章,屡屡失望。得到能醉的文章,我欣喜若狂。酒和文章的妙处在此也。
想写不止这些,无奈笔力有限。更主要的是“牛二”已飘香,提起笔还是端起杯——我犹豫着。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