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学刻章

2022-08-26 20:57:3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刻章,念高一时,班级里有位同学字写得很好,第一次班委会出黑板报,那工整隽美、挺拔有力的粉笔字,大家还以为是老师写的呢!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居然还会篆刻,这在当

刻章

 

念高一时,班级里有位同学字写得很好,第一次班委会出黑板报,那工整隽美、挺拔有力的粉笔字,大家还以为是老师写的呢!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居然还会篆刻,这在当时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这位陈同学是我们班长,读书成绩好,人又长得帅,是班级里的学生领导。他们家大人在电力系统工作,经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电力公司专用的白色大理石边角料,我们就拿这种石头磨平作为刻章印石,跟着班长学篆刻。由于当时学生时代生活比较困难,也没有钱去买专业印石,虽然这白色大理石很硬,但我们很知足,比木头或塑料强多了,就当时而言,简直就是汉白玉,玉芙蓉!

舍不得买刻刀,就花两角钱买一根钢锯条,掰成两半,磨出锋口,用纸包卷后再用线扎紧,自制的刻刀就用土办法解决了。

舍不得买印谱,就在废报纸上、旧书堆里找到名家发表出来的篆刻作品,剪下来,贴在红色硬壳簿上,取名“篆刻角落”,自制的印谱也有了。

当然,印泥必须要花钱买,舍不得也没办法。只有省吃俭用,到平阳书画社买了一盒红色印泥,当时那简直就是宝贝。哦!对了,又省吃俭用买了一套《常用字字帖》,里面有金石书法名家方去疾先生写的标准篆字,可以作为查学印面所需的内容。

每当设计印稿的时候,我都要翻看一遍那本“篆刻角落”,学习名家篆刻作品上的朱白分布、线条刀法、边款处理等适合印面的设计风格,再从平时积累的如“春色满园”“大风起兮云飞扬”等自己喜欢的词语里精选出印文,产生创作的灵感。然后在石头上写出反字,拿出玻璃镜片,对照印稿看效果,映了又映,直到修改满意,四周才回响起“沙沙”的刻石声。

白色大理石非常坚硬,要刻好一方印章有难度。一定要心静如水,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有时候一不小心,冲刀过去,崩了一块,就前功尽弃,又得磨平,从零开始。

班长自己喜欢刻章,见到有同好,也很高兴,又专门带了几块好一点的白色大理石送给我,真是感谢!我用自制的钢锯条雕刀刻了好几方印章,有个一厘米见方的朱文小印到现在我还经常使用。还有一方学汉代玉印刻法的“祥云”二字印章,线条流畅,既富有弹性,又充满张力,布局巧妙合理,内容吉祥喜庆,特别精美,是我当时刻的一件比较满意的作品。可惜到了高三时,由于文化课太忙了,也就暂时不刻了。

毕业后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开阔了眼界,原来还有这么多高水平的篆刻家,和他们相比简直就是参天大树与无名小草的差距。还有很多精美的印石,颜色多样的高级印泥。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