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稻草床的情怀
给城里亲戚拜年不送腊肉送稻
上世纪80年代,在湘南农村拜年走亲戚流行送腊肉和糍粑。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烟熏腊肉和糍粑,自家吃得比较节省,要省下来一些留到正月里走亲戚拜年送礼用。特别是城里的亲戚,因为条件受限,不可能制作腊肉和糍粑,所以将农村亲戚送来的臘肉和糍粑当贵重礼品来看待。但是,我家一位在县城的远房亲戚却叫我父母来拜年时不再送腊肉和糍粑,只送晒干的稻草。
稻草在农村极为普通,到处都有,水稻收割之后,村庄便是稻草的世界:空旷的田野、晒谷坪、房前屋后蹲着一座座草垛,灶膛里燃烧着稻草,牛栏里铺着稻草,就连我们睡的床也铺上了还散发着泥土味的稻草……可以说,稻草在乡下人看来是最普通的卑微之物,随便拿,随便践踏,随便烧,民间有“命贱如稻草”之自嘲。但是,我家这位吃“国家粮”的远房亲戚将稻草视为春节礼品,主动向我父母“索要”。
1980年9月,我从农村中学转学到县一中读初一,是母亲托她在县教育局当科长的远房亲戚帮的忙。远房亲戚是母亲同村且同宗族的,按辈分母亲管他叫叔叔。为感恩他的帮忙,第二年春季开学,父母除了挑着我因住宿要交给学校的大米和行李外,还挑着腊肉、糍粑等土特产,翻山越岭上20多公里外的县城,在送我上学的同时,专程给他拜年。可是,第三年春季开学给他拜年时,腊肉、糍粑换成了两大捆干稻草。我纳闷地问母亲:“怎么稻草也当春节礼品送?”母亲笑着回答:“你叔外公去年跟我说,腊肉、糍粑就不要送了,家里多,吃不完,要送就送两床稻草来。”
原来,叔外公是想用晒干的稻草作床垫。在我们村,家家都用稻草作床垫,在木板床上铺上厚厚的蓬松的稻草,再铺上棉絮和干净的床单,稻草床就铺好了。我是睡着稻草床长大的,对稻草床的好处也许是因为习惯了而浑然不觉,反而感觉出了稻草床的一些不好:比如睡久了,稻草被压得板结,睡上去就感觉硬邦邦的;比如个别不安分的稻草会冷不丁地从棉絮下面跑到床单上面,睡上去既硌人又痒痒;比如被睡久了的稻草还会散发着陈腐的味道,如果遇上潮湿的梅雨季节,稻草更会散发出一股霉味,让人难以入睡。最麻烦的是,遇上孩子尿床,第二天要将整床的稻草更换掉,如果只换掉尿湿那些,睡在床上还是能闻到尿臊味。有一年冬天太冷,三弟夜里尿了床,第二天母亲将新的稻草换上,但是三弟竟然再接再厉,第三天尿了床。家里人口多,有好几张床,备用铺床的稻草也不多,所以母亲这次只将湿的部分更换了一下。就这样,我与两个弟在还存有尿臊味的稻草床上睡觉,直到到第二年夏天第一季稻收获后有了稻草,才结束鼻子的委屈。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