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两只鹅娃儿(2)
一对大白鹅
不知是鹅身太高,还是缺少材料,那两只白鹅降临我家后一直没有鹅舍。白天它们在村头的池塘游玩,晚上就随便站卧在我们家院子的一角。在池塘里或三五成群,游弋追逐,划出条条波纹,激起层层涟漪;或成双结对,交颈钟情;或撅起屁股,扎于水中觅食;或埋首于羽翼,漂浮着打盹;在地上或引颈高歌,或侧颈理羽,或忽闪翅膀抖擞精神,或搁头于脊背小憩。在下雨的日子里它们像一位威猛的卫士,在小院的雨中昂然迈步,并伴有高亢的“嘎哦、嘎哦”声,寂寥的院落终日充满着生机。
那只母鹅差不多每三天下一个蛋,但鹅蛋大极了,比四个鸡蛋还要大呢!姥下的鹅蛋大多用来换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偶尔母亲也会给我们炒了解馋。鹅蛋虽然没有鸡蛋好吃,甚至有些腥,但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吃上一次鹅蛋也算过次大年了。然而,有一次我的小学同桌,给了我一手巾兜捡拾的青苹果蛋蛋,母亲就慷慨地拿出四枚大鹅蛋作为回赠。
那只公鹅费粮草又不下蛋,在外工作的父亲回到家总是说杀掉它算了。母亲说,单留一只母鹅挺可怜的。奶奶却说,没有公鹅,母鹅姥的蛋孵不出小鹅!于是,两只大白鹅一直成双成对地生活了三四年吧。
然而,一个深冬的夜间,我家的两只大白鹅被什么东西叼走了。院墙外石壁上留下了一道殷红殷红的血印子,我是亲眼看到了的。奶奶说是黄鼠狼叼走了。母亲却说:“黄鼠狼怎么能一次叼走两只大白鹅呢?一定是贼人偷走了,那血印子是贼人故意留下的!”
之后,那浓浓的血印子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今天。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