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家乡的绣花

2022-08-26 19:55:05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家乡女子爱绣花,家乡的女子个个爱绣花,人人都是“显道神”,她们根据节令和老一辈传下来的民间习俗,绣制出各种不同风格、内涵的物品和布艺玩具,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手艺向世界

家乡女子爱绣花


家乡的女子个个爱绣花,人人都是“显道神”,她们根据节令和老一辈传下来的民间习俗,绣制出各种不同风格、内涵的物品和布艺玩具,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手艺向世界展示。

在我的家乡关中平原灞渭三角洲一带,民间则称其为“绣花”或“扎绣”。春节来临时,她们绣花——母亲们挑灯引线,为孩子们精心绣制虎头帽、兽头鞋、布老虎、乌龟等节日服饰及玩具。

端午节之前,她们绣花——女人们用五颜六色的布料裹上苍术、白芷、雄黄、冰片、桂皮等芳香型中草药,缝制成香包,下垂有五彩丝线做成的穗子,芳香浓郁,沁人心脾,挂在身上既养眼又驱虫防病;在给孩子绣制花裹兜儿,其图案无奇不有,其中的“五毒”裹肚儿最具特色,用五彩丝线绣出的蝎子、蜈蚣、蛇、蟾蜍、壁虎神态生动,活灵活现,乃刺绣T艺中的珍品。

孩子出生是家乡人的大喜事,亲朋贺,邻里喜,每逢新生儿满月、百日、周岁,正可展示女人们的绣花功夫。外婆家送的虎头枕、虎头披风、虎头帽、抱褥子等,可以说件件都是精美的绣花品。

闺女出嫁更是展示绣花品的绝佳时机。民谣曰:“要看媳妇巧不巧,先看针线好不好。”家乡女孩子学习绣花的主要方式是“女承母教,亲族相传,边学边用,白做白穿”。在家乡习俗中,姑娘出嫁时的嫁妆,除了箱柜、被褥外,门帘、枕套、床罩、床围、信插袋、绣花鞋、鞋垫儿以及后来的缝纫机罩、电视机罩等,全部都是绣品。在以前都是亲力亲为,一般外人不得越俎代庖。

在众多的绣制品中,绣花鞋堪称上乘之作,特别是青年男女订婚或举行婚礼时,女方送给男方的“应答鞋”,做工讲究,针脚细密,配色协调,色彩艳丽,花色齐全,寓意深刻。男式布鞋连纳带筛,线绳绾花,颇有意趣。一般纳有并蒂莲、水波浪、升底花、梅花图,更多的姑娘则在鞋底纳上“正”“忠”等字,告诫自己的未来丈夫要走得端,行得正,不可见异思迁、拈花惹草,同时祈愿夫妻恩爱、忠贞不渝。女式绣花鞋鞋底鞋帮都绣花,至于绣什么花姑娘们心里有数,如鞋底绣梅花,鞋帮绣喜鹊,名日“喜鹊探梅”;鞋底绣牡丹,鞋帮绣凤凰,名日“凤凰戏牡丹”等等,都是手到擒来。

姑娘们手T纳绣的花鞋垫儿,千姿百态,其以醇厚的乡土风格、浓烈的时代气息令人叫绝,有的还漂洋过海传到国外。鞋垫儿图案,大都由三针、九针、十六针组成。没结婚的大姑娘所绣的花鞋垫儿一般是送给父辈、兄弟穿用的,图案大都是方块形、菱角、水波、团花、福寿等等,也有两针绣成的回爬字、四面子、六面字等,针脚细密,花纹朴实,坚固耐磨。婚后的女子,特别是新婚女子送给丈夫的第一双鞋垫儿,做工就更为精细,图案绣有“双莲并蒂”“游鱼戏水”“鸳鸯成双”“龙凤呈祥”,绚丽多彩,情意深长。平常的鞋垫儿绣有“麒麟送子”“二龙戏珠”等图案,寄情于鞋垫儿,富有生活情趣。若夫妻两地分居,就在鞋垫儿上绣“鸿雁传书”“相思鸟”等图案,意为心心相印,表示终日思念,永不变心。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