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交口塬上的事

2022-08-28 22:02:1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大嫂,一 大哥福海已经二十五岁,早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村里跟他年龄相仿的人都结婚了,有的甚至有了小孩。他找不到媳妇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家太穷了。 我家挤在老院子

大嫂

 

大哥福海已经二十五岁,早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村里跟他年龄相仿的人都结婚了,有的甚至有了小孩。他找不到媳妇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家太穷了。

我家挤在老院子的西厦屋里。西厦屋有三间,一间盘着大炕,一间做饭,另一间被隔了起来,成了大姐和二姐的闺房。这间屋子很小,除了一面土炕,地下仅能放一张小桌子。桌子的上面放着一面圆镜,另有一只盒子,里面放着梳子、头绳等女孩用品。小屋的门是从里面开的,没有门板,一张门帘把里外分开了。姐妹俩把屋子收拾得很干净,炕席闪闪发亮,被子整齐地叠放着。墙上糊着报纸,报纸上贴着剪纸和熏画,显得很温馨。前来串门的婆姨都喜欢到里面参观,夸大姐心灵手巧,夸二姐喜欢干净。

这间屋子成了我们家最奢华的地方。

没有房子也要娶媳妇,要不再荒几年大哥就真得打光棍了。母亲四处张罗,安顿的人不少,但说媒的把人带来后就没了音信,母亲很着急。

正月里闹秧歌,我们村的秧歌远近闻名,因此每年送帖子的村子很多,几天也送不完。天瑶村的秧歌每到一处都会引来一片叫好声,人们于是都在打问秧歌头是谁?有人说起我的父母,旁边的人说难怪哩,“‘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下来会打洞!扭得就是好哇!没想到才几年时间,孩子都这么大了。”

我们天瑶村的秧歌队来到北寨子的时候,柳叶正好在大路口。柳叶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因此从小就得到父亲的宠爱。柳叶的父亲是一位民办教师,在南窑科教书。南窑科离北寨子有二十里路,他因此每个礼拜回去一次。柳叶今天是特意回来看秧歌的,她本来在舅舅家,听说天瑶村的秧歌要来,所以就赶回来了。

柳叶在看见大哥的第一眼时就被深深地迷住了。她不明白交口镇还有这样的人物,要身段有身段,要面子有面子,一看那灵巧的身子,就知道不是个笨人。那天晚上,柳叶跟着秧歌队挨家挨户走,每到一户,她都站在最前面,眼睛盯着大哥看,可惜大哥一直未看她一眼。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柳叶在秧歌送到她家的时候特意倒了一杯茶给大哥送过去。大哥口干舌燥,正想喝水呢,不想这女孩就送来了,因此连声道谢。柳叶见大哥这么客气,更是喜欢得不得了。她跑回屋子,抓了一把糖准备给大哥吃,可是大哥正扭得欢,一院子的人,怎么给?这时,父亲突然叫她拿烟,她脸一红跑了回去。

那一夜,柳叶的心像擂鼓似的,扑通扑通敲了一夜。睡梦中全是大哥的身影,他一会儿向上舞动,扬脸微笑,一会儿前后摆绸,左顾右盼。秧歌队在他的带领下变换着队形,鼓点和着脚步,敲在了她的心上。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