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交口塬上的事(13)
大嫂
钱要靠自己挣,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听说西塬上的人办了砖瓦厂,赚了不少钱呢。有空咱去看看,咋样?大哥说。
要去明天就去。我也听说砖瓦厂赚钱,靠这几亩地一辈子也翻不了身的。柳叶很激动。
别说风就是雨,到时候弄不成,让人家笑话呢。大哥很谨慎。
反正这院子我盛够了!咱们早点搬出去,福娥也有个地方住了。那么大的女子还挤在大炕上,多不方便啊。柳叶说。
是啊,这个大哥其实也心焦。家里的居住条件确实该改变了,然而靠这几亩地是不行的,每年打下的粮食交过公粮够吃就不错了,经济来源几乎没有。看来不发展点副业是不行了。
两人接下来都不说话,只闷头干活。大家的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呢。
那天他们干到很晚,几乎把第二天的活也干完了。母亲等不上吃饭,跑到地里来了。
第二天一早,大哥和柳叶便上路了。天瑶村离西塬上有四十里地,夫妻俩赶到那里已经正午了。
西塬上的砖厂很大,有几十台砖机在运转着,几十号工人忙忙碌碌地来回穿梭,一排砖窑一字形排开,高高的烟囱浓烟滚滚,把整个天际都涂成了青灰色。
这砖厂咋样?大哥问一个搬机砖的小伙。
美得很!小伙子忙着干活,没有抬头。
烧的砖有人要吗?柳叶见场子里堆了很多砖架,却不见拉砖的车来,就问。
都订出去咧。小伙子仍没有抬头,一边把砖从车子上搬下来,整齐地码在砖架上。
订给阿达(哪里)咧?大哥问。
你这人,问这么多干啥?小伙子突然抬起了头,警惕地看着他们。
没啥!没啥!我们没见过这阵势,好奇嘛。就问问。柳叶连忙赔笑地说。
一天能出多少货?大哥又问。
小伙子白了他一眼,没吭气,拉起车子走了。
这(尸+从)人,还牛得很。柳叶讪讪地笑着说。
哼,等咱把砖厂弄起来,让他去参观一下,他就不会这辰式子了。
嘻嘻嘻,八字还没一撇,就想着拍砍人家了。柳叶笑道。
不是拍砍,是真砍。咱把情况了解清楚回去就弄,不信弄不出个海水(名堂)来!大哥十分坚定地说。
两个人在那里考察了一天。一台砖机要上万元钱,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大哥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一万元搁在一起是什么样子呢。就算小打小闹,那也最少需要两台,两台就是两万元,这么多钱从哪来?!还有修窑的费用,打场子的费用,雇人的费用,请师父的费用,烧砖的费用……等等,都需要钱。大哥算了一下,机砖厂建起来少说也得三五万元!
一腔热情陡然像燃烧的木炭泼了一盆凉水,咝咝冒烟,变得暗淡起来,难闻起来。回家的路上两个人心情都有些沉重,腿沉得像陷进泥潭里,怎么也拉不动。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