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交口塬上的事(28)
大嫂
迫于舆论的压力,大嫂和二哥终于分开了。柳叶跟母亲去街上开饭馆,二哥在家里干活。回到家里,二哥也尽量不去大嫂的屋里了,有什么事情就让侄儿平平去传达。
平平很奇怪:二爸,你跟我妈吵架了吗?为啥不理我们了?
二哥说没有呀,你们有啥事儿我还会管的。
平平说不行,我要你现在就跟我妈好,你不来,我妈一个人在屋里哭鼻子呢。
二哥不听则已,听了心里一颤。其实这段时间以来,他的心情也不好受,感觉像丢了魂似的,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大嫂凄婉的眼神他能读懂,她不愿意让他难堪,于是就选择了一个人默默地走开。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村里的风声渐渐就小了,母亲也觉得他们之间不会再有瓜葛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发生,然而养殖场使他们又走到了一起,冯家沟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每天的近距离接触使两人很快就消除了一段时间来的隔膜,养殖场尽管很忙,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交流。为了取得母亲的信任,两个人尽量克制着自己,表面波澜不惊,这使母亲产生了错觉,以为两个人再也不会发生什么事儿了。母亲甚至雇了一个姑娘来养殖场干活,没多久就被二哥挤对走了。母亲对大嫂的事情也很关心,街上卖饭的时候曾经就安顿过许多人,有些条件很不错,可是大嫂一个也看不上。母亲的热情看起来更像是一厢情愿,两个人都不买账。
冯家沟的土窑很大,里面的土炕上拉了一道帘子,母亲和柳叶睡里面,二哥一个人睡外面。晚上外面有风吹草动,他能在最快时间内做出反应。如果二哥不在,两个女人还是有些害怕。猪搬下来没多久就吸引来了几只狼,狼越过栅栏把一头猪咬死了。二哥拿着土枪打死了一只,其余的就不敢来了。
母亲把这里安顿好后,需要经常回去,因为屋里还有一摊子事需要她做。母亲离开后,沟里就剩下二哥和柳叶两个。两人虽然都比较默契,但感情上还是克制着,没越雷池半步。晚上的山沟很寂静,猫头鹰的叫声听起来总是那么恐怖,柳叶吓得用被子把头蒙起来。二哥说别怕,有我呢!二哥怕有野狼,一般睡觉都不脱衣服,累了一整天,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柳叶在二哥的鼾声中也很快睡去。说来也怪,这兄弟俩晚上都打鼾声,柳叶已经习惯了大哥的鼻音,没有大哥的日子晚上经常失眠。现在搬到沟里了,她又能睡个踏实觉了。
然而,这段时间有些怪,两个人晚上都没了瞌睡。二哥听见外面风吹草动就跑了出去,视察一圈后回来说没事,躺在炕上却睡不着。柳叶听不见二哥的鼾声心就慌,帘子那边的人辗转反侧,一点细微的响动她都能听见。柳叶说福才你咋还不睡呢?二哥说我不瞌睡。你不是也没睡着吗?柳叶说赶快睡吧,明天还要干活呢。二哥说好吧,赶快睡。过了一会儿听见细细的一声轻叹,二哥于是就坐了起来,说我们拉会儿话吧。柳叶挑起帘子说你躺下吧,晚上风凉,小心感冒了。二哥说没事,我喜欢凉快些。柳叶说你不要犟,着凉就迟了,没人照顾你。你要是有个媳妇就好了,不用我操心。二哥说我不想要媳妇。柳叶说尽说些憨憨话,老大不小了,咋能一直光棍下去呢?二哥说那你也该考虑自己的事了,大哥去世两年多了,平平该有个爹了。柳叶说这事不要你操心,睡吧。二哥知道大嫂的心事,一提婚事就急。窑里在一瞬间静了下来,能听见蜘蛛结网的声音。几只蚊子哼着夜曲在窑里盘旋,两个人都没有再说话。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