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风景线(13)
蓝衫团
小徒弟猜测,祝子定是关在赤坎村那排低矮的牢房里,那曾经是富家的牛栏,因小浦赤化严重,黄凯生将那排牛栏改建成临时监狱,虽然离黄府民团有两里多的路程,但这一带都是三步一岗,四步一哨,欲劫狱或逃狱都是没门子的事。小徒弟与霞妹商议,转移岗哨的注意力。
黄凯生贴出的布告,定在了傍晚时分对祝子实行“凌迟”。霞妹、小徒弟久久不返,早已让龚铁匠坐立不安,他临时带着队伍,操起枪支下山。“大部队”与霞妹和小徒弟会合后,龚铁匠做好了一番部署,从多路击破敌人,以营救战友。龚铁匠派出两名赤卫队员化装小贩,用大板车装满油米菜肉往黄府送。刚到门口,气氛显得有些异常,对进出人员盘查严密。“小贩”镇定自若,在高墙边相互使了一下眼神,几名盘查家丁一命呜呼。“小贩”即刻点燃车上浸染了洋油的稻草,合力将大板车推进大院,紧接着板车在火光中“噼噼啪啪”响了起来,鞭炮与雷管炸出的响声,吓得黄凯生与家丁民团乱成一团。黄凯生以为红军打进来了,再次猫进地下暗道逃命。
赤坎牛栏监狱,沿途岗哨被小徒弟飞镖悉数收拾,霞妹与龚铁匠砸开牢门,将关押于此的十几名赤卫队员解救,躺在稻草上无法动弹的祝子被龚铁匠利索背起,在霞妹、小徒弟及其他战友的掩护下离开赤坎。
岩背脑林峰相依,流水潺潺。悬崖峭壁上一条弯曲自成的沟壑里溪水一倾而泻,百米悬崖形成的飞瀑甚是壮观。岩洞里,冬暖夏凉的气温甚是适宜祝子这样的“病号”疗养。霞妹周到至极,一会儿与小徒弟猎来野兔炖着,一会儿采来野果开胃,祝子很快恢复健康。
雷鸣般的瀑布声掩盖了祝子与霞妹在洞中的亲昵交谈,不一会儿,祝子与霞妹同时站起来,一前一后往岩洞口走来。
“同志们,我们马上要作好战斗的准备,看这形势,黄凯生之流是不甘心失败的,反扑我们是早一天迟一天的事。”祝子深情地注视着大家,话音刚落,山边枪声骤起。
“有情况!”祝子警惕起来,小徒弟迅速朝着岩背脑下奔去。
黄凯生获悉赤卫队使出了调虎离山计,劫走了祝子,恼羞成怒,速速纠集民团围追。有探子报告,祝子他们在岩背脑活动。黄凯生即向城里的伪县长报告,请求援兵。蜂拥而至的民团已将岩背脑进山路口堵死,站岗的一名赤卫队员来不及隐蔽,逃又不可能,干脆开枪还击民团,用枪声向祝子他们报信。站岗队员的牺牲换来了赤卫队的安全转移,他们从各个山洞密林撤走。
第七章
转眼到了1930年的冬天,中央红军在小浦、龙岗、东固一带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活捉了敌师长张辉瓒。
祝子奋笔疾书,漏夜写出了《活捉张辉瓒》剧本,他第一时间递给霞妹,说:“你帮我把把关,我们争取明天排演,届时叫毛委员和朱总司令一起来观看!”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