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海外文选:第一个音符(3)

2022-08-28 21:59:5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滔滔生活,整个下午,我就待在店里弹钢琴。我踩着具有强音效果的右踏板,装模作样地弹奏《少女的祈祷》和《水边的阿狄丽娜》。蒸笼里呼呼冒着热气,商贩和农

滔滔生活

整个下午,我就待在店里弹钢琴。我踩着具有强音效果的右踏板,装模作样地弹奏《少女的祈祷》和《水边的阿狄丽娜》。蒸笼里呼呼冒着热气,商贩和农夫们穿着沾满泥土的长靴在大厅里吧唧吧唧吃饺子。在这样的空间里,我的演奏会让人在吃完饺子后哭着离开饺子馆;虽然简单又好听,其实很土气,所以有人从门前经过时,我会感到脸红。如果遇到直性子的人,可能会掀翻饺子盘,大喊:“够了!”有一次,我弹完钢琴,听到有人鼓掌。转头看去,只见大厅里有个白人男子拍着手大喊:“Wonderful!”我和外国人之间流过尴尬的沉默。我很惭愧,却还是羞涩地说:“Thank you……”面粉颗粒在阳光下纷纷飞舞,触摸键盘的手指下埋藏着白色的指纹。

我在学院里学习了大约两年。这期间我学完了两本《拜厄》,开始接触《车尔尼》和《哈农》。车尔尼,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从异国吹来的风,带给我不同于肥猪肉和甜萝卜的共鸣。与其说我想学车尔尼,不如说我想听到“车尔尼”这三个字。

生意结束后,妈妈躺在小卧室里听我弹钢琴。我跟随妈妈用脚打的拍子演奏《朱鹮》和《思念哥哥》。妈妈的脚在半空里打着拍子,袜子前尖浸透了洗碗水。那只脚就像妈妈飘浮在半空的内心一角。爸爸更擅长唱歌,然而想听我弹琴的常常是媽妈。爸爸负责送外卖。他把烤水饺、蒸饺和水饺送到小镇各处,经常多管闲事,开些无趣的玩笑。那时店里特别忙,可是经常找不到爸爸的人影,要么是送完外卖顺便跟人赌起了钱,要么就是在小商店门前玩娃娃机。有一次,爸爸整整一天没来饺子馆,妈妈为此大发雷霆。外卖订单全部取消。妈妈在蒸笼和电话间不停地穿梭。日落时分,爸爸悄悄打开店门,走到大厅,因为打不开卧室门而来回踱步。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喊出正在小卧室玩耍的我们,说要教我们唱歌。难得见到爸爸这么温柔,我们都很开心,乖乖地从小卧室里爬出来。爸爸把推拉门打开一半,开始唱歌。爸爸唱一句,我们跟着唱一句。爸爸低沉的嗓音在傍晚的小镇上空回荡。“故乡有多远,蔚蓝的天空,可是同一片天……”奇怪啊!爸爸的故乡明明就是这里,可是他的神情又是那么凄凉,仿佛他还有另一个故乡。“白色洋槐花在风中飞舞……”三个探出门外的脑袋唱着同样的歌曲,卧室里阒寂无声。也许妈妈在想,早在很久以前,从她喜欢上这个歌声动听的男人时,她的不幸就开始了。

当时我九岁,弹琴的时间不如捣乱的时间多。每次听到玻璃哗啦啦破碎的声音或者姐姐的尖叫声,妈妈都会放下手中的饺子皮,飞快地跑过来揍我们一顿,再箭一般冲出去蒸饺子。妈妈总是很忙。孩子要快快地打,快快地长大,饺子要更快地蒸熟。妈妈的擀面杖打在我身上的时候,面粉扑簌簌地飞溅到四面八方。虽说我懂点儿音乐,可是面对毒打,我仍然只是张大嘴巴,发出“呜呜”的哭声。有一次谱架断了,便代替擀面杖打在我身上。稍微长大些之后,我不再“呜呜”地哭,而是“嘤嘤”啜泣。那时,我第一次觉得乐器好可怕。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