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隔墙有耳
原来如此
一
这下,周小梅真的急了。都快半夜了,徐一可怎么还没回来。周小梅一连打了他好几次电话,都是无法接通。
下午,徐一可给周小梅打过电话,说晚上不回家吃饭,有事要去。她刚要问他去哪,什么事,他已将电话挂了。徐一可有个习惯,只要不回家吃饭,一定会提前打电话给她。她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准会在家做好饭菜,等徐一可回家来吃。她常跟人说,人是铁,饭是钢,而胃就是合成钢,只有这合成钢好了,人才会健壮,又说胃是养出来的,而养胃的最好办法就是一日按时三餐,又不多不少,七分饱为好。
四年前的初夏时节,徐一可从两河市分行提拔下派去双清县支行任行长。辞行时,分行行长刘清远嘱咐他,要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稳定。当时支行刚发生过一起内外勾结的贷款欺诈案,人心不稳,存款下滑。他到任一个多月后,人心逐渐凝聚起来,存款止跌回升,可张伟生和丁小虎的贷款催收又成了工作上的拦路虎,让他好不头疼。
一个多月前,张伟生去支行兑换外币。柜员说对不起,暂时没有。他说钱箱里分明有,都看到了。柜员说看到了也不能给,他没有预约,那是人家预约好了的,等下就会来取走。他一拍柜台,撂了一句话就走了。半个月后,信贷员几次打他电话,想告诉他贷款快到期了,得准备资金按时归还,可他一概不接,或是一通就挂了。信贷员只好借用别人的手机打,问他怎么不接電话,他说不是不接,而是没有预约。支行行长去公司找他,他拒之门外,说没有预约的,一概不见。随后,他的贷款逾了期,眼看又要从正常变成关注,形成不良。
张伟生经营建材多年,口碑不错。一天下午,他正坐在办公桌前苦思冥想,叶大闯大步走了进来,指着身后的徐一可,说有人给他排忧解难来了。徐一可也不说自己是谁,只说张伟生做着好好的建材,却偏要跟风去涉足房地产,又没看准时机,还让人戴了笼子,把自己陷在泥潭里了,又说其实这也并不可怕,办法总是有的,而且出路已经给他找到,只看他能否抓住这个机会。
来这之前,徐一可已对张伟生做足了功课,知道他是因为投资房地产才造成资金紧缺,个人德行没什么问题,便找到了一家主营房地产的公司同意接手他在项目中的份额,将他的资金置换出来。一听有人愿意接手,张伟生满口说行,只是细节得好好谈谈,不能太便宜,不能吃亏太大,又说也怪他当初耳朵根子软,禁不起朋友的撺掇,可一旦自己陷在里面了,那些人又大多躲得远远的了,只有叶大闯靠得住,不躲开,不离开,也不说闲话,不看笑话,更不搞名堂,玩手段,真心是个好朋友,可惜他也一时资金吃紧,拿不出钱来相助,又说那天去兑换外币,其实他是借题发挥,好给自己日后应付催收贷款找个借口,以便拖延时间筹集资金。第二天,徐一可将张伟生和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请到一起,一番讨价还价下来,加上徐一可的极力撮合,双方签了一个彼此满意的协议。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