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隔墙有耳(10)
原来如此
叶大闯这一说,让徐一可心底一惊,又被烟呛了,连咳了几下。
“是这样的。”叶大闯望了一眼远处朦胧的山峰,“前年秋天,在一次爱心活动上,张伟生当即决定资助偏远山村两个贫困孩子上学,由他来承担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费用。一个月后,他去了村上,当村支书领着他走到一个孩子家门口的时候,正好看到那孩子提着半桶水,从房子一侧的小路上艰难地走上来。他忙跑过去,接过孩子手中的桶,送进屋里。支书说春夏雨水多,村民饮水还没什么问题,一到秋冬季节,有的村民就得到附近的沟里,或是小溪里去挑水了。站在屋前的小地坪里,张伟生隐约听到了远处‘轰隆轰隆的声响。支书说那声响来自两里多路之外,那边山腰的悬崖上有一眼山泉喷涌而出,跌落到潭里。张伟生说那要是能修个渠,把水引过来,那就好了。支书一听就兴奋起来,说修水渠那是他多年的梦想了,一直没能实现,如果修好了水渠,那不仅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也解决了庄稼的灌溉难题,一举多得。没想到没过几天,支书就找张伟生来了,问他修渠的事想得怎样了,村民们可是都在盼着早点开工,要是张伟生不答应,他就不走了。张伟生一时哭笑不得,自己当时只是随口一说,村民却当真了。他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他得再去村上看看。他去了,只是一去,却出不来了。说起来,也不是村民硬要留着他,拖着他,不准他走,而是他不想走,不能走了,因为从村民的眼神里、言语中,从村民的生活里、劳作中,他有了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觉得自己应该和村民们一起,共同把水渠修起来,让水渠变成村民的致富渠、幸福渠。”
烟头烧疼了徐一可的手指。他忙扔了烟头,吹了吹烧疼的手指。
“水渠开工之前,张伟生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投资规模看起来不算太大,资金也是县乡支持一点,驻村扶贫队的单位资助一点,剩下的由他负责,但修建中会有不少不可预测因素,得有心理准备。我说这事反正他做主,我支持配合。果然如此,在修建中,投资预算不断增加,后来张伟生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利用那山泉的落差,修建一个小水电站。他这一想法又得到了村上和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电力等部门也表示全力配合。这样一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他只好从建材公司抽调了部分资金过去,后来又不得不从大旺公司抽走了一些资金。”
“是这样啊!”徐一可看着叶大闯,“那这事你怎么看?”
“这钱嘛,本来就不姓张姓李,无非是在你手上过一下而已。再说那钱他也不是拿去玩了,赌了,而是干那利国利民、积善行德的好事。”叶大闯吸了一口烟,“抽走那些资金,对大旺公司来说,本来是没问题的,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更不会造成现在这个资金紧张的局面。让人想不到的是,半个多月前,一家电厂,也是公司最大的一个客户出了问题,说是一个窝案,厂子停产整顿,接着是另一家电厂又因为亏损,也停了一半的机组,煤的销量一下降了一大半,又屋漏偏遭连夜雨,近来煤价一路下跌。胡顺德下午来看过了,煤他可以盘下,但价格压得太低,我……”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