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隔墙有耳(3)
原来如此
可在县支行当行长,求人是家常便饭,哪能不喝酒、不熬夜,又哪能按时三餐,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结果才一年多下来,徐一可的胃溃疡复发了。周小梅找到刘清远,一抹眼泪,说徐一可如果还不回两河,只怕命都要丢在双清了。刘清远表扬了徐一可一通,又夸奖了周小梅一番,要她放心,会考虑的。半个月后,分行公司部主任陈有奇去接了徐一可的手。徐一可回到两河,住了一个月的院,坐上了原来陈有奇的那张椅子。
二
眼下对徐一可来说,那是关键时段。半个月前已有传言,省行近期会来就两河分行一名副行长人选进行民主推荐。有人分析,徐一可和陈有奇、汪海波这三个人都有可能,因为他们都工作出色,也各有优势,又各有门路。陈有奇省行有人,徐一可得到刘清远的赏识,汪海波是市长的亲戚。
好几个人来鼓动徐一可,机会难得,竞争激烈,得想想法子,走动走动。周小梅也三番五次在枕边吹风,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落后一步就步步落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天晚饭后,她又拉着徐一可郑重其事地坐下来,先迂回说了两个励志的故事,接着比较分析了徐一可的优劣长短,然后讲了一大堆上了的好处和没上的坏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回徐一可只能上,也一定能上。
对大家的议论、猜想、劝说等等,徐一可都是泰然处之,一笑了之。在周小梅面前,他也一般不置可否,总说人要知足,不要太贪,希望越大往往失望也大,当年他能进银行工作已是万幸,后来能当上副科长也已出乎他的意料,几年前能去双清支行当行长更是他没想到的,是祖上积了德了,现今又坐在公司部主任这个重要岗位上,自己已是十分知足,要她别去做梦,梦做多了,做得太美了,到时候一旦破灭了,难以承受。可笑归笑,说归说,其实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有几分在意的,希望自己这回能上一个台阶,却又不想走动。这基于他的某种自信,还有对世事、对人情的某种认识。
七八天前的晚上,同事老王跑到徐一可的家里,神神秘秘地说要告诉他一个情况,眼下是只有他还在按兵不动,好像跟自己无关一样,而别人都在跑,都在动,就连三人之外的另两个都没有闲着,在找这找那的,忙得不可开交了。徐一可先任他怎么说,只是微笑着,等他说完了才拍了拍他的肩膀,也没说话。他挠了挠脑袋,恍然大悟似的,原来徐一可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徐一可哈哈大笑,说老王想多了,也高看他了,抬举他了,他可没那么高深,更没那么世故。
四五天前的下午,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刘清远跟徐一可走到了一起,又随意地问徐一可近来听到什么没有。徐一可稍一愣,坦诚地说是听到了一些传言和议论。刘清远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还真没怎么去想,也没有必要去想,再说想也没用。刘清远意味深长地点头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