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隔墙有耳(8)
原来如此
“那可不行!”周小梅看一眼门口,眨了眨眼睛,“噢,也不怕,反正没什么给他说的,随他去了。”
徐一可瞟她一眼,几口扒了饭,放下碗,出了门。周小梅追到门口,问他去哪。他说没去哪,就随便走走。她说早点回来。他说知道。
周小梅大专毕业后托人进了当时还令人羡慕的市物资局的下属公司。徐一可是信贷员,免不了要去局里搞信贷检查什么的。有人说徐一可跟周小梅挺般配的,就牵线撮合,还真就成了。只是公司没好两年就走了下坡路,接着是破产,周小梅分得几千块钱回了家。
回家没几天,周小梅赶上了银行面向社会招收代办员。见自己基本符合条件,只是年龄大了一岁,周小梅就去报了名。刚提拔为行长助理,还兼着人事科长的刘清远让周小梅将表上的年龄改了,又录取了她。徐一可却找到刘清远,说这样不行,不能让人说闲话。刘清远说其实也没什么,职工家属适当放宽一点条件也在情理之中。可徐一可就是一根筋,不同意录用周小梅。刘清远只好作罢,改为录用了老王的妻妹。为此,周小梅跟徐一可怄了半个月的气,三天没跟他说过半句话。一个月后,徐一可被任命为城区一个分理处的副主任。
在家闲了两个月后,周小梅跟人合伙租了一间门面,做起了建材批发,但不到一年下来,老本就亏了一半,只好关门大吉。周小梅十分心痛,也羞愧万分,走路都勾着头,老捡僻静处走。徐一可倒是不但不怪她,反而安慰她,说没关系,没哪个天生就是做买卖的料,就当是交师傅钱了。这样一来,周小梅更是心中难过,只想徐一可狠狠骂她一顿,同时也暗自起誓,下回一定要做出一个样子来。这次开店前,徐一可曾劝她先另0忙着自己当老板,可先到别人那里打打工,熟悉了一些做生意的基本套路,懂得了市场的基本规律之后再开不迟。她赌气没听,仓促之间就将店开了。
半年后,周小梅听了徐一可的,没跟人合伙,租了一间小门面,开了个服装店,卖的是大路货,走的是薄利多销。一年后,她换了一个大门面,开始经营品牌服装。三年后,周小梅在两河有了两家连锁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徐一可也回到机关,当上了个人金融业务部的副主任。
可是,随着网上购物和电商的兴起,实体店的销售每况愈下,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无奈之下,周小梅只好逐年收缩业务,将三家门店整合成了一家。
在双清照顾徐一可期间,周小梅将店子交给了店员去打理。回到两河后不久,她转让了店子,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又闲得无聊,就听了朋友的,也征得徐一可的同意,给两家民营公司做起了会计。
一天下午,周小梅给一家公司做完账,正准备要走,公司老板和叶大闯一同谈笑风生地走了进来。老板一见周小梅就向叶大闯推荐,说她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非常负责。叶大闯说他的大旺公司刚成立,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去他那好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